聚焦民生工程:养老服务,唱好江淮“夕阳红”
安徽省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 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062.2万人,占总人口的17.29%;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720.6万人,占总人口的11.7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正式实施,提出建立养老服务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唱响了江淮养老“夕阳红”。
让老人乐享贴心服务
日前,在宣城市宣州区的花园村幸福花园老年公寓,记者看到老人们或围坐拉家常,或聚在一起打牌,或在健身器材上活动。该村书记李开富告诉记者,村办养老院在全省率先运营,环境幽雅,配套设施齐全。 “我们有专业的护理团队,按时上门访视,每周为老人做健康体检。每个楼层还配备了医疗仪器,专门用于老人测血糖、量血压。 ”院长周巧云说,老年公寓让每个老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据了解,这个老年公寓已有74位老人入住,除了本村和邻村老人外,还有一对来自铜陵市的老夫妇。宣城市第三中学的退休老师秦阿姨,写了一首打油诗表达了老人的心声:“吃不愁喝不愁,冬暖夏凉无忧虑;一年到头照顾周,多方关怀暖心头。 ”
5月29日,记者来到明光市明光街道映山敬老院,看到许多老人正坐在一起看电视,便与他们攀谈起来。
80岁的顾玉成老人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住在卞庄村,无儿无女,没有亲人,老房子年久失修也倒了,村里就让他进了养老院。 “一开始我不愿意,认为不自由,受约束,没想到进来以后就不想回去了。 ”顾爷爷乐呵呵地说,“这里每顿饭两菜一汤,有荤有素,还有电视看,大家生活在一起也不孤单。 ”
明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目前有农村敬老院20家、床位1966张;社会办养老机构2家、床位158张;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所、床位120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压力。此外,该市还全面建立高龄津贴制度,按照80-89周岁30元/月、90-99周岁60元/月和100岁以上300元/月标准发放。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收住特困供养人员和城乡低收入老人的,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补助。
该市信德老年公寓负责人阚广涛告诉记者:“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办老年公寓,曾经很艰难。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给我们很多补助政策,老年公寓也越办越红火。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忙,能陪老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从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实际来说,进养老机构是不错的选择。 ”
据该市民政局负责人吴风明介绍,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既要大力发展公办敬老院,还要鼓励社会民营机构参与养老事业。对民营的养老院一定要做到该补助的补,该减免的减,与公办养老院平等对待,共同发展。
培育市场化养老产业
在合肥市西园街道综合服务平台,每周四上午,老人们都在排队等候公益服务,比如理发、维修家电等。 “从去年6月至今,该平台累计提供各项服务535次,服务对象近500人。然而,这些服务依然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 ”社工刘环环坦言,由于场地、设施、人员、经费有限,社区养老无法满足需求。
西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希告诉记者,截至2015年底,西园街道有退休人员7611人,占街道总人口的18.49%;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072人,占街道总人口的2.58%。老年人多,社区养老压力大。 “目前,社区还无法完全满足老人在生活、精神、心理等层面的多元养老服务需求。 ”
5月26日,该街道与一家慈善基金会联手成立“乐养·西园人家”公益专项基金项目,构建“政府+基金会+社工”的社会养老模式。据悉,公益基金初设20万元,用于运营“西园人家”文化养老服务中心,为街道老年人提供生命关怀、健康康复、文体康乐等综合性文化养老服务,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杨希对记者说,通过这种专项养老基金模式,街道的社会养老服务开始步入常态化、正规化。 “目前,西园人家养老服务中心共320余平方米,包括健康服务厅、便民服务厅、文娱活动厅、多功能厅、阅览厅、公众活动厅等,面向中低龄老人提供定点常规服务。 ”
针对辖区内高龄独居、空巢且行动不便的老人较多的实际,“西园人家”将开展周末探亲、邻里探访等服务,发动大学生以及邻里力量共同参与,构建立体化养老模式。 “通过招募社会上有专业特长的爱心志愿者,为老人免费理发、健康检查、维修家电等,为老人解决生活难题、提供心理情感支持。 ”
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市场活力。 “西园人家”整合家庭、社会、企业等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如基金会、驻地单位公益慈善活动等,与辖区内的养老服务相结合;另一方吸引居民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如居民“邻里微行动”探亲小分队、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等。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我省通过完善和落实资金投入、金融扶持、土地供应、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对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给予相应的补贴,营造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民办养老机构享受与公办养老机构同等扶持政策。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张振粤处长告诉记者:“社会养老服务有公建民营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形式。近年来,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及老年人养老需求相比还不适应。如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社会养老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
6月2日,在合肥市蜀麓中心的“乐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100多位老人在打牌、下棋、看戏曲表演等,其乐融融。该养老服务中心的叶春梅告诉记者,服务中心已办了5年多,设有影像放映室、棋牌室、日间休息室、餐厅、阅览室等,为辖区内近千名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等服务,为市民居家养老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振粤还告诉记者,我省将不断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全面建立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养老行业监管,完善行业规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解决空巢、留守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突破口,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为依托,通过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垫资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办法,推进“互联网+养老”格局的形成;推进医养融合,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改革公办养老机构管理和运营模式,大力推广公建民营,盘活社会养老资源,将养老服务业项目作为PPP模式的重点发展方向。(记者孙海涛、沈建平,通讯员曹光鑫)
·新闻链接·
2013年起,安徽省将社会办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服务列为省政府民生工程。2014年7月,省政府制订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4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制订下发《安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提出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安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张;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涌现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