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贾龙民族村创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成效显著

26.08.2016  20:43

来安县施官镇贾龙民族村是该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村庄位于来安县城东部12公里处,处于南京市一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层。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1769人,其中回族人口682人,中心村现有82户居民,其中回族35户。据调查,本村的回族群众祖籍大都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竹镇镇,在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火陆续迁徙而来。贾龙民族村在创建特色村寨之前,产业主要是常规水稻、小麦,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低,民族矛盾较为突出。

2013年5月在市、县民委的支持下,该村组织申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同年10月得到国家民委批准。项目实施以来,施官镇贾龙民族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按照“特色产业突显、特色民居明显、特色文化彰显,民族团结和谐”的总体目标,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注重发展支柱产业,短短三年时间就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覆盖全村的5000亩的苗木基地,村民居住环境实现了由脏乱差到园林村庄的华丽转身,村民收入连续两年超过来安县平均水平,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全面形成。该村陆续获得了安徽省一村一品专业民族示范村、滁州市十大民俗风情村、安徽省美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安徽省生态村等荣誉。

一、改善村寨风貌,优化人居环境。

该村将特色村寨项目作为撬动美好乡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民间投资的杠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民族优势,改善村寨面貌,优化人居环境。一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三年来,投入特色村寨项目资金320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750万元、美好乡村项目资金635万元,配套建设了1.2公里的民族大道,硬化居民区道路3.5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铺设下水管道2000米,建设日处理能力60吨的污水处理站,实现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新建80KW变压器,群众用上了放心电;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安装路灯48盏,新建完成民族公园、民族广场,给老百姓提供了优越的休闲和健身的场所;村寨内所有道路、3面塘坝、空闲地块都完成绿化和景观打造,特别是1.2公里的桂花大道,每年开斋节到来之际,丹桂飘香,远方的客人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村民居住环境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美好愿景。二是改造特色民居。根据“保留原始风貌、改善居住条件、局部体现特色”的原则,对中心村全部35户回族群众住房进行修饰,重点在门头安装清真言牌匾、绘制蓝色民族风格门窗套、在墙壁上绘制民族特色彩绘和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图案。民居改造融入了民族元素,又恰到好处的和村寨其他农户房屋整体风貌协调一致。三是修建特色建筑。通过建设特色建筑,体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建设完成民族风格公共服务中心、民族风格小凉亭,特别是伊斯兰风情园的建设,使民族文化的魅力充分得以彰显。伊斯兰风情园由伊斯兰展览馆、民族文化墙、清真寺和归真园四个部分组成,文化墙通过图片文字介绍回族文化,展览馆、清真寺和归真园则通过实物展现民族的风俗。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以民族村寨的民族文化和苗木基地的“七园”为依托,开发民族生态游。五是治理农村环境。包含贾龙民族村在内的来安县130个村庄全部实现了环卫保洁的市场化改革,来安县所有村庄都有专职的保洁员从事卫生保洁,所有生活垃圾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解决了村庄脏乱差的现象。

二、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该村按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要求,在省、市民委的指导下通过编制贾龙民族村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招商引资,仅三年时间就建成了覆盖全村的5000亩的绿泉苗木生态园,通过民族文化和生态园初步形成了苗木种植和生态旅游两个特色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在产业发展上,一是科学规划不迷茫。围绕发展主题,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要求,邀请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高标准编制贾龙产业发展规划,并着力建设“回族民居为主调、生态风光为基调、回族风情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二是扎实工作不懈怠。 2013年,施官镇通过招引资,引进滁州市绿生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进驻贾龙,按照“七园一府”的规划布局建设苗木生态示范区,开展以“吃农家饭、看田园景、品民族情”为目的的“农家乐”生态休闲游,力争走出一条以游补农、以游助农、以游促农的良性发展路子。截止目前,绿生公司已经投入资金5700多万元,贾龙绿泉生态园苗木基地面积已经达到5000亩,其中红叶石楠(红园)面积1500亩,成为皖东地区最大的红叶石楠柱单品种基地;北美海棠(花园)1500亩,每年3月火红的花海吸引远方的客人纷至沓来;桂花(香园)500亩;栾树、广玉兰(彩园)500亩、红叶冬桃等果树(果园)500亩;还有植物园、水上乐园、盆景园和农家乐食府都已经相继建成。尤其是农家乐食府,粉墙、青瓦、小桥、绿树,相互之间均有长廊贯通,乡土气息迎面而来。绿生公司为做大贾龙苗木基地特别注册成立的绿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安徽省民族企业的称号。如今的贾龙,村庄内古树林立,村庄外绿意一片,一幅园林村庄的水墨画卷悄然呈现。 

三、弘扬民族传统,传承民族文化。

在传承和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中,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挖掘、继承与创新并举。一是突出民族文化符号。村建设了47幅民族文化墙,重点展示伊斯兰著名的景点、建筑、风俗,展示伊斯兰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伊斯兰风情园的建设。风情园共由归真园、回族文化墙、清真寺和展示厅四部分组成。归真园展示了回族的丧葬文化;文化墙通过图片文字对回族的婚礼、饮食、文字、服饰等文化进行了介绍,展示厅则通过实物再现了回族群众礼拜、生产生活的场景。三是弘扬民族团结文化。施官镇贾龙村两委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制定了贾龙村村规民约,开展了贾龙村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和文明户的评选,通过学身边好人,看身边好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组建了贾龙村30人的民族舞蹈队和5人的贾龙小乐队,并每周活动不少于两次;邀请县乡文艺工作者到贾龙村开展多次送戏下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和谐发展。

2013年特色村寨项目实施以来,镇、村两级始终把提高回族群众生活幸福感和回汉群众和谐度作为特色村寨建设的中心工作,建设完成了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干部全部下楼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帮办服务,配备标准的村卫生室、民族中心小学、养老院,贾龙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事有所管的和谐村寨。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美丽乡村项目,建设756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务中心。5名村干部全部在一楼大厅上班,全村各族群众在大厅都能实现一站式全程帮办服务。二是加强教育普及。实现了适龄儿童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连续多年均达99%以上。三是完善卫生服务。建设完成12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有专职的医护人员4名,回族群众生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四是老弱病残人员衣食无忧。村内的绿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对于不能出外务工的老弱病残人员和15户贫困户全部安排就业,在基地里帮助公司给苗木整枝打岔、除草施肥,每天每人都有80元--100元不等的收入,这也是贾龙民族村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根本原因。五是健全民族团结长效机制。以每年的9月民族团结宣传月为平台,开展送戏下乡,宣传民族团结;在农房墙壁上绘制民族团结标语和宣传画,引导民族团结;通过平时组织开展广场舞、篮球赛等活动实现各民族群众交流互动,促进民族团结。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的贾龙,赌博打架的少了,跳舞唱歌的多了;小偷小摸的少了,勤劳向上的多了;民族关系、邻里关系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