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如何“破茧成蝶”
【编者的话】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政府主导推动,更需要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共同参与。本栏将连续关注文化的民间守望者们所作的努力,也希望更多人关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同心协力接续好五千年的中华文脉,让文化带给我们更多自信与力量。
民办博物馆以其多元化的馆藏特色,填补了国有博物馆陈列展览门类的空缺,在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起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传承文化让历史告诉现在和未来
我省39家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占全省博物馆、纪念馆的23.3%。这些民办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方式较为灵活,藏品数量总计约有16万件(套),多是国有博物馆所未关注的领域。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补充,民办博物馆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在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位于歙县渔梁古镇上的巴慰祖博物馆占地1300平米,前后三进分别建造于清康熙年间、顺治年间和明万历年间,属典型的徽州古建。 1998年,馆长巴雨买下了祖宅,斥巨资对其进行修缮,800余件篆刻、书画作品和碑帖拓印也被挖掘出来。
“如果说,徽文化是辆车的话,车厢内装载的就是非遗、古建和古祠堂。 ”在巴雨看来,徽文化的体现和传承需要一个个具体的载体,尤其是不可再造的古建,更需要加以保护。巴慰祖是清代著名篆刻大师,巴雨也将其收藏的篆刻作品装裱好,挂在了博物馆大厅两侧,供游客鉴赏。但令他沮丧的是,不少游客对篆刻这门艺术一无所知,这让巴雨很感慨:“徽派篆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如果能成立一个徽州印社,让更多人了解篆刻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汉字之美和其蕴藏的深刻哲理,将不失为一桩美事。 ”
歙县的徽派盆景、徽墨、歙砚皆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在传承徽派盆景方面,歙县鲍家花园盆景艺术馆独树一帜。其以盆景、根雕、竹雕艺术为特色,还有盆景历史介绍及制作工具、制作流程和扎缚材料的展示,能让人直观地了解徽派盆景的发展脉络。
而在墨砚方面,胡秋生创建的古城墨砚博物馆,正在系统地对传统制作工艺以及专业人才进行培育和保护。 “曾经有位日本友人拿着他们出版的砚墨图谱来让我雕刻制作,其图谱内容之丰富让我震撼,这也促使我下决心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歙砚徽墨技艺传承、展示给后人。 ”2008年,胡秋生的墨砚博物馆开馆。
位于合肥市科学院路附近的子木园博物馆,以明清家具展示为主,并收藏了合肥本地特色、徽州地区特色的古建筑、古廊桥,不仅藏品年代久远,而且大都保持原貌,观赏种类和价值都很高。 “开办这家博物馆,完全是凭着一股热情、激情支撑下来的。 ”馆长谭丽娅介绍,其办博物馆的初衷既是为了更好地收藏精品,也是向公众免费展示。
突破困局彰显更多的人文精神内核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现有的每40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发展为每25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这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目前,民办博物馆还面临诸多困局。
对大多数民办博物馆而言,最大的难题是身份模糊且严重差钱。这些博物馆做着与国有博物馆一样有意义的文保事业,却没有清晰的名分。希望得到像国有博物馆一样的待遇,希望获得社会认同感,是许多民办博物馆负责人的共同心声。
记者采访的民办博物馆大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但博物馆的人员成本、运营管理、场馆建设都是不小的花费,单凭满腔热忱是难以为继的。谭丽娅的子木园,古建易受潮怕虫蛀,必须为每间老屋配备空调抽湿,同时还请来合肥白蚁防治站的工作人员定期做防治工作,聘请技术工人专门负责修缮和维护,这笔花销让谭丽娅深感压力。还有巴雨憧憬的徽州印社,钱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持续运转?这也是所有民办博物馆需要解答的难题。
思路之一就是以其他收入来“养活”博物馆。胡秋生的古城墨砚博物馆因为有自己的企业做支撑,从而保证了博物馆的正常运转。珍贵的老坑原料和成品慢慢积累、沉淀下来,丰富了博物馆馆藏。胡秋生打算将博物馆打造成墨砚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训基地,并进一步扩展博物馆的规模。
省博物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方林向记者透露,缺乏专业人才也是民办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据统计,目前省内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大专及大专以下是主要学历构成,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多,高层次专业人才较少。即便是运转比较好的古城墨砚博物馆,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也比较缺,大量的讲解工作也主要由馆长承担。子木园博物馆馆长谭丽娅则通过专门培训,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的讲解员。
对民办博物馆来说,生存是基础,而生存的意义在于培养起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进而提升公众的人文素养。凌红军创办的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注重对传统技艺的活态展示,将制砚全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而合肥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在与公众互动方面作出了尝试。 2013年11月25日,源泉博物馆开展了“让文物藏品动起来”系列活动,让市民亲自参与动手做糕饼、榨果汁、打年糕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源泉博物馆成立了青少年活动之家,开通QQ群,还利用场馆与学校合作,建立素质教育、实习基地。
抱团合作打造有吸引力的“文化磁场”
民办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了地域文化,理应得到各方面的帮扶。政府应积极引导、依法管理,将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纳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国有博物馆可以从藏品管理、陈列展览、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对口帮扶,支持其走向专业化道路。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搭建民办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框架。
5月26日,由全省67家公共博物馆与部分民办博物馆自愿组成的陈列展览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通过整合全省馆藏文物,以及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推出精品特色原创展览,面向全省交流巡展。联盟的出现,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并为其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提高展陈水平等方面提供便利。“很多联盟单位都希望省博物院能够带队做文物展览,并培养专业人才。 ”方林说,省博物院通过举办讲解员大赛活动,对包括民办博物馆在内的讲解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此外,还有一些包括文物修复在内的培训工作。这些培训活动,省博一律不设门槛,免费教授。
而正在修改完善的《安徽省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草案)》,赋予了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这对于民办博物馆的定位和认同感,大有裨益。
6月20日,省文化厅在对省工商联《关于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进行答复中指出,鼓励支持民办博物馆拓展资金渠道,对于有门类特点、行业个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的民办博物馆,以及填补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新建民办博物馆,给予适当的倾斜性扶持。这对于正在谋划徽州印社的巴雨而言,大有帮助。
在答复中,省文化厅提出要加强行业自律,积极筹备成立安徽省民办博物馆协会,以提升民办博物馆在全省博物馆事业中的影响力。既有陈列展览联盟做交流和培养,零散的民办博物馆又将有一个共促发展的平台。抱团合作,这将是我省民办博物馆下一步发展方向。对此,安徽旅游在线总经理杨少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零散的民办博物馆应该串点成线,与旅行社积极合作,打造成精品旅游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