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女生用双拐撑起“爱心”学堂

07.05.2015  17:59

  “只有心存感激,心灵才不会孤单,世界才可能变得色彩斑斓。”或许命运曾对朱金凤予以重击,初入大学的她既要面对双腿残疾的厄运,又要承受父亲癌症晚期家徒四壁的精神负担。多亏周边师生的关怀,朱金凤才没有在逆境中沉沦。

  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朱金凤利用寒暑假在家期间开办“行知学堂”,拄着拐杖免费为周边留守儿童补习功课。义教的讲台一站就是两年,越来越多的热心大学生加入到朱金凤的义教队伍。她说,无论多难多苦多累,都会将义教这件事坚持下去,“竭力帮助有需要的人,才是对好心人真正的回馈。”

   义教学堂

  残疾女生“站”讲台两年光阴

  一米五的小个子,利落的马尾辫,铿锵有力的语调,坐着的朱金凤让人看不出一丝异样。要不是突然传来的敲门声让她寻找拐杖,根本无法想象她双腿骨头坏死依靠拐杖生活了三年。一周七天,除了正常上课、周末外出家教外,朱金凤最看重的事情就是即将在暑假运营上轨的“行知学堂”。

  2011年踏入合肥师范学院的大门,朱金凤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13年暑假,朱金凤在家乡芜湖市严桥镇明堂村开办了第一所义教学堂。在这之前,村里的留守儿童在假期要不选择进城陪伴父母,要不溜奔山头田野。

  从初办学堂时的寥寥数人到如今已有三十多人的规模,朱金凤每个假期的守候总算有了结果。如今即将步入大四,周边的同学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公考或者就业,朱金凤却依然挂念着家乡那群留守儿童的暑假该怎么度过。“今年的行知学堂不会停办,已经有不少学弟学妹加入进来,我们正在商讨该如何策划。”对于其他学生,行知学堂只是一次简单的寒暑假期社会实践。但对于朱金凤来说,这是她用心回馈社会、感恩曾向她施以援手好心人的重要途径。

  爱心接力

  师生与之并肩作战重创病魔

  2011年上半年,处于紧张备考中的朱金凤患上了重度药疹,无法自主呼吸,全身肿胀发紫,治疗痊愈后,激素性双侧股骨头坏死又渐渐夺走了她双腿自由行动的能力。为了不让自己多年来的努力白费,朱金凤每天忍着疼痛坚持看书。高考那天,朱金凤拄着拐杖、带着药,毅然走进考场。最终,她迈入了合肥师范学院,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受病情加重影响,尚未入学的朱金凤被迫休学一年进行下一步治疗。祸不单行,朱金凤的父亲在同一时间被检查出淋巴癌。为了维持父女俩的治疗,这个来自农村的家庭几乎砸锅卖铁到了绝境。就在此时,学校辅导员郭益发现了该情况,班上同学积极响应为朱金凤捐款捐物。雪中送炭的恩情,将朱金凤重新“接”回了学校,她拄着拐杖笑迎大学生活。

  在辅导员郭益眼中,朱金凤是个懂事的学生。“之后的捐款,她一直不肯收,至今还放在班级的班费中。”郭益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朱金凤正常的学习,班级同学曾发动过一次捐款,但这笔爱心款被朱金凤拒绝了。“她说她可以外出家教赚生活费,不能再次依靠同学的捐款生活。”

  排除万难

  留守儿童迎来了义教学堂

  2013年暑假,刚刚动完腿部手术的朱金凤返家休养。由于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左右邻居的孩子经常拿着寒假作业过来求疑。解答过程中,朱金凤发现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一些基本的知识点都不清楚,更别说复杂的概念题。”从那一刻起,躺在床上的她开始琢磨着:如何开办行知学堂。

  那个时候,朱金凤的父亲还留在合肥化疗,弟弟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赚钱。在家开办行知学堂的想法刚刚提出,就遭到了全家的强烈反对。“当时,我身体刚刚恢复,不能太累。另外,家里面所有事情都是妈妈做,难以兼顾。”家人的反对,让朱金凤一连数天无法安然入睡。一周之后,朱金凤给辅导员郭益打了求助电话。“你的想法很好,如果需要帮忙,我可以找同学过来。”辅导员的鼓励,让朱金凤下定决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别人毫不吝啬地伸出援手,最好的回馈方法就是竭力帮助更多的人。”

  没有场地,就在自家客厅里张罗;没有桌椅,就从周边邻居家借用。一块手提式小黑板、一张旧式八仙桌、一台老旧吊扇……就是朱金凤的行知义学堂。比起物质上的匮乏,开办学堂最难的要数“招生”。“农村和城市不同,每家每户相隔甚远,很多人都在质疑我拄着拐杖能不能办好这件事。”考虑到农村教育的薄弱,朱金凤拄着拐杖一家一户地“寻找”学生。靠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寥寥数人的教室突然间挤满了学生,“甚至有家长骑车从另一个村庄送孩子来上课。”

  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这样的教学强度让正常人都难以承受,更别提是拄着拐杖的朱金凤。一天的教学后,朱金凤躺在床上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腿。“麻酸痛,什么感觉都一阵阵的来。”

  今年5月,朱金凤被推选成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候选者。说起因病逝世的父亲,朱金凤红了眼睛;聊及被迫退学打工的弟弟,朱金凤内疚地低下头。在关键的分岔路口,朱金凤对自己选择的义教之路却毫不后悔:“我不想只当一个接受者。”朱金凤告诉记者,在之后的义教中,她会将对亲人的愧疚化为动力,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