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在太空探索方面,中国应该飞得更远
科技日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徐玢 王怡)在23日开幕的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透露,中国目前已经制定深空探测方案,计划到2030年对太阳系天体展开系统探测。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计划的三期工程,计划于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备受关注。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五号将主要由着陆器、返回舱、飞船三部分构成。“一次携带多种设备,这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还有新的发射地点。”欧阳自远说,大推力火箭“长征5号”今年已经在天津研发成功,可以携带所有设备进入月球。在海南文昌建设的新发射场有望于2016年开始工作,将来将承接我国的大载重发射任务。
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将是嫦娥五号的主要目标。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五号将装备自动取样器,同时装备岩芯钻探机,在月表取样打孔,钻取岩芯。“预计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样本在几公斤至十公斤。只有实现自动取样返回后,才有能力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欧阳自远说。
按照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无人月球探测分为绕、落、回三部分。在实现自动取样返回后,开始载人登月。欧阳自远说,2017年后,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月球基地。
但中国太空探索的目标不会止步于月球。欧阳自远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太阳系探测计划,主要探测目标包括太阳、火星、小行星与彗星、金星以及木星系统。欧阳自远说,火星探测将采取火星车与轨道器结合的方式,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在太阳探测方面,通过将多个太空望远镜发射至拉格朗日L1点,探索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环境的灾害性影响。此外,在太阳南北极进行磁场观测,并利用卫星阵列进行大尺度射电监测。小行星探测方面,将首先对三颗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进行飞越、采样返回等探测,然后将对小行星带进行探测。
欧阳自远表示,探测太阳系目的在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探寻地外生命信息,了解太阳和小天体活动对地球的灾难性影响。同时通过地外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以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再造一个地球的可能。
“我们计划到2030年对太阳系天体展开系统探测,”欧阳自远说,“在太空探索方面,中国应该飞得更远。”
据了解,国际天文馆学会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与会的天文馆行业专家和天文科普教育工作者将通过平行会议、主题演讲、展商展示等方式进行经验交流,今年是首次在中国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道,本次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不仅展示中国天文馆行业的发展水平,也为提升天文科普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推力,对推动中国天文科普事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为期5天,由北京天文馆主办。大会以“天文教育与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天文馆行业专家、天文教育专家与会。国际天文馆学会主席托马斯•克鲁普在发言中表示,北京天文馆是展现来自全球创意理念、解决方案和技术的最佳选择地。对于国际天文馆学会来说,此次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期间,大家可以参观并讨论媒介工具对天文科普的影响。他介绍说,本次大会特别会前节目——“澳门国际天文馆学会国际球幕节”的优秀作品,也将在学会大会期间在北京天文馆进行集中展映,这些作品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界最尖端球幕作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