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85届校友回家:畅叙情谊 共圆梦想

08.10.2015  16:52
忆过往︱我的大学,我的青春

 

林学系 路萍:

“转眼30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大家都很青涩,坐一个座位的同学都很少说话。白天课程结束后,晚上同学们会自发到图书馆、自习室抢座位自习,学风非常好。”

“我们的老师特别敬业,记忆最深刻的是刘世骐老师。我们毕业实习时,60多岁的他仍带着我们一路从皖西到淮北,爬山涉水、深入山林为我们讲解知识,亲力亲为,令人钦佩。”

“虽然现在学校新增了很多建筑,但我仍最爱勤政楼。每次回校都要去看看,因为她更代表了安农的历史。”

 

园林绿化系 堵克青:

“那时学校还没有分专业和学院,只有几个系。北门那边还是个农场,主楼前面还有个小湖。”

  “现在的图书馆这块,在当时都是农场试验田,种着桑树、小麦、玉米等,我们的实验课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呢。”

“30年了,学校确实发展的日新月异,期待母校明天更好。”

 

农经系 侯晓娟、黄安娣、李玉林:

  “如今的操场是我们当年的老操场,每天7点我们都会被要求做早操。当时每个星期都有一个晚上是属于我们的,可以在本系固定的教室里跳交际舞。把桌子拉开放在教室周围,大家便能在中间空地上跳舞。”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印象深刻的除了跳舞,便是大家一起在大礼堂看苏联、朝鲜的电影。”

  “还有当时的《上海滩》,同学中有人在走廊里放《上海滩》录像,每天放一两集,站在后面的同学经常要踩在板凳上才能看到。”

“每次谁从家里回来,都会带上一些好吃的和大家分享。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那段时光却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母校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神圣的地方,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老师一视同仁,同学亲如兄弟姐妹,我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农学专业 吴健:

“我现在最想去主教(现勤政楼)和小池塘再看一看。”

“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就是在潘文静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搞科研。当时我们一起研究光解膜。30年过去,这个领域至今仍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科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尤其搞农业,就是要不怕吃苦!”

 

畜牧系 王建军:

“那时我是足球队中锋,当年的畜牧系足球队在全校都所向披靡,踢足球时大家都很‘害怕’遇到我们。那时的畜牧系足球队是最辉煌的时期。”

“现在伙食变好了。想当年我们食堂的饭菜都是1毛、1毛5左右,基本都是炒豆芽、炒土豆丝,荤菜很少。因此大家只能多吃米饭馒头等主食,经常是米饭、馒头一出来就会被抢光。”

 

园林绿化专修科 朱少琳:

“30年了,学校变化太大,建筑、招生规模、师生人数等各方面都有显著变化。”

“当年我们更多的课余活动是打打羽毛球、排球,踢足球等。印象最深的就是跑1500米,很多人一起跑,当时运动场下陷很大,坡度至少有45°,而且没有台阶,下的时候是冲下去的,上的时候再冲上来。”

 

茶学 高秀梅:

“我们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乏,但大家都很有激情。四年中,老师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帮助指导,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应该说,我的人生中一些重要的观念都是在校园里形成的,所以农大的生活对我们后来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园林绿化 袁忠国:

“30年过去了,如今再见老同学,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感谢他们陪我走过风风雨雨,走过欢笑、悲伤。现在的我们各奔东西,仍少不了那种在心里的温暖。”

“我来自农村,现在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母校教会我从一个很懵懂的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感恩母校。”

 

园林绿化专业 查道来:

“始终都还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安农是我人生重要的起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开始,是工作力量的源泉。”

 

话今朝︱我的思念,我的感恩

 

蔬菜专业 黄文龙、卢旺友、席古德:

“作为农学专业毕业的我们,身上总不自主的有一份对中国农业的担当。国家要想发展,农业要重视。现在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土地荒芜。作为农业院校出来的我们,真的很难过。”

“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不断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有更宽广的思维,才能有对事物更深入的理解。社会和人生的规律跟农业植物生长的规律是一样的,而大学正是人生积累的关键时期,应该好好珍惜。”

 

农学专业 孙彬:

“当前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应该要学会三点:首先,要尽快融入到社会中去;其次,要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再次,有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机茶专业 王小广:

“知识大抵是相通的。我曾从机茶学到生态经济,从生态经济学到宏观经济,我还热衷八十年代的文学创作、诗歌、散文等。我认为学习的面应该先宽后深,从广度上探索后再从深度上钻研,做‘T’型人才。”

 

农机专业 侯学锋:

“毕业后我曾遇到很多挫折,也曾一度消沉。但大学时爱上的摔跤、武术,培养了我的倔强和执着,让我能很好地自我排遣。大学养成的好习惯真的让我受益一生。”

 

林学专业 徐济德:

“母校的教育非常扎实,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让我养成了很多优良的品质,很感恩母校。学弟学妹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学好专业知识。有机会的话更多接触社会,更多积累知识。”

 

园林绿化 李应桃:

      “安农给了我终生难忘的记忆,直到如今,我走到哪里都说安农好。”

 

农学院 谢红:

“刚才看见了当年的女同学,我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了一起。因为当时我们系只有我们两个女生,那种关系真的是特别要好。当年的同学现在都在各地工作,联系的少了,能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很难得,很开心。”

 

畅未来︱我的祝福,我的期许

 

园林绿化专业 堵克青:

“20年聚会时地点定在了外地,没能赶回母校,一直深深遗憾。今天从南门进入校园,看见记忆中的老房子,一切在瞬间都变得如此亲切。”

“希望以后学校在对学生专业培养中,要以适应社会发展为主,为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努力提高就业率,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壮大我们的学校,让部分专业成为211,985重点学科。”

 

农经专业 赵权:

“看见学校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不得不感叹母校变化可真大。”

“以后我一定会经常回母校看看,一是见证母校的变化,二是看看老师们。我现在也从事农业工作,也会时不时向老师请教。”

“希望母校在人才培养和服务三农方面越办越好。继续走大别山道路,为推动安徽由农业大省发展为农业强省做出贡献。”

 

蚕桑专业 喻坤:

“希望安农越来越好,能够跻身于农业类高校前列。”

 

蔬菜专业 谢业国:

“老师们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希望安农越来越兴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希望学弟学妹珍惜大学时光,好好学习,成为坐下能写、站起能说、走出去能干的人。”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陈正龙:

“希望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人、自立于社会、适应社会更重要。”

 

畜牧专业 李忠祥:

“老师们不仅在知识上教导我们,更在品格、人格上教育我们,为我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希望老师们身体健康。祝福母校再创佳绩,再创辉煌。”

 

(文/大学生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