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1号线票卡“模样”下月或敲定
1号线控制中心
天鹅湖、大剧院、奥体中心等市民熟悉的城市地标,有望共同登上1号线的票卡,展示合肥开拓前进的风采。记者探访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时获悉,1号线票卡方案已经有了大致的初稿,提供了几种思路等待审核,大概10月份就能确定。
票卡设计有3种思路备选
今年年底,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始通车试运营,合肥将迎来“地铁时代”!让不少市民好奇的是,合肥的地铁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据了解,1号线票卡方案虽然还未最终确定,不过已经有了大致的初稿,提供了几种思路等待审核,大概10月份才能确定。
“票卡目前主要有3种设计思路。”市轨道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种是以合肥新的地标建筑为背景,侧重于政务区的标志性建筑,把近阶段现代化的建筑融合到一起,比如天鹅湖、大剧院、政务中心双子楼、奥体中心等,展示城市前进的特色;另一种是凸显像逍遥津之类的合肥老建筑风采;还有一种是从合肥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气息考虑,比如包公祠、明教寺之类的,这部分更倾向于在后期使用。
据悉,1号线的票卡制作并非“本土造”,而是由外地的中标单位负责。空白票卡制好后会交给1号线的票务中心,票务中心再对票卡进行赋值然后对外销售。
对于大家很关心的地铁“一卡通”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涉及多个单位,目前还在商谈中,具体细节没有最终确定。
信息调度依靠超级“大脑”
1号线的信息调度都在一个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地铁控制中心内完成,以后2-5号线的控制中心也会设置在这个超级“大脑”内,目前已经提前预留好了位置。
记者来到控制中心时,里面有不少人在忙碌。大屏幕上,1号线的车辆上路情况一目了然,显得十分热闹。
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是演练阶段,人会比较多。正式运营后,调度中心实行的是四班两运转,以后一个班组7个人是标配。每个班组共有一名值班主任、两名行车调度、两名电力调度、一名维修调度以及一名环控调度。其中,行车调度负责车辆跑快跑慢的“节奏感”,电力调度提供全线的动力和照明,环控调度负责车站空调、通风、温度和湿度等。“乘客坐车是否舒适,这些工作都是由控制中心负责。”相关负责人指出。
人最多的四大站点预测“揭秘”
1号线开通后,哪些站点人会比较多呢?根据客流预测,运营方已经有了初步的判定:在初期,大东门、包公园、火车站、高铁站将会是1号线人最多的四大站点。这几个站点涉及步行街、芜湖路商圈以及两大交通枢纽。
结合客流强度,地铁1号线到站后停留的时间为小站25秒左右,大站40秒前后,保证给旅客足够的时间来上下车。按照预测,1号线的早高峰在7—9点,晚高峰在16点—18点半,高峰时段会加密运力,现在的运行就是按最大客流量演练。
在目前的试运行阶段,1号线两辆车之间的发车间隔大概在8分33秒,正常是7分多钟。“后面还要进一步缩短间隔,人车加快磨合,因此正式运营后比现在的行车间隔要快不少,而且到时候高峰时段线上车辆数会达到14-15辆,完全能满足运营的需求。”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首条新开通的线路,由于1号线还没有具体的客流指标,目前更多的都是一种预测,因此最早的班车会安排在6点到6点半左右,沿线的末班车则会根据客流变化,前期可能不会太晚,几个月后再根据运营情况和季节进行调整。
“比如无锡的新地铁线路,运营初期最后一班车是晚上9点,两三个月后再适度延长。合肥1号线开通时,正好是冬季,乘客回家可能会比较早,因此这个时间将在后面综合考虑,不然也会造成公共交通资源的浪费。”
新闻延伸
自2012年6月1日零点开工建设以来,1号线相继完成洞通、轨通、电通、系统联调、试运行等关键工程节点。
目前,1号线已完成2、4、8列车的试运行,正在开展14列车的试运行,并在试运行期间同步开展78项100余次各类演练。已完成公司级演练13项,进入第二阶段非正常应急处置演练阶段,空载试运行工作预计10月底基本完成。此外,1号线工作人员基本到位,26辆列车已到22辆,预计11月份剩余的车辆全部到位。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檀勇 汪文兰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