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27.03.2019  00:52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榜样】那山 那林 那些人(上)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在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有这样一批造林人,他们在66年的时光里,弘扬“愚公”精神,为了播绿护林,三代人接力奋斗,让贫瘠山地荡起万顷林涛,谱写出“塞罕坝精神”的皖东实践。

  早春二月,滁州市皇甫山林场里,松树青翠,枯了一冬的树木渐渐开始透出绿芽。年近七旬的高青旺,退休后总还不时登上林场的最高点——北将军岭望火楼,看看山,看看树。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  退休职工  高青旺

  记者:您什么时候就过来了?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退休职工高青旺:1957年,6岁,跟着爷爷奶奶、父母亲就到这个地方了。60年前这片几乎都是荒山,现在变一片林海了,就是绿色青山了,皇甫山林场梦想成真了。

  荒山变林海,实现这个梦想,用了60多年,花了三代造林人的心血。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退休职工高青旺:1966年,我16岁参加栽树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栽的第一棵树。

  记者:还能找到您当年栽的第一棵树吗?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退休职工高青旺:现在记不得了,都50多年了,准确的第一棵树现在是记不清楚了……

  高青旺的母亲、如今90岁高龄的钟传英是皇甫山林场的第一代职工,老太太对很多往事已经记忆模糊,但说起皇甫山林场、说起那些植树造林的艰苦岁月,却还有着难忘的印象。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  退休职工  钟传英:“刚结婚就来了,我在这里生5个儿子、1个丫头,6个都在皇甫山生的。到这里来跟着老头俩(种树),马尾松,我们栽的,还有其他的树。”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退休职工刘文先:“那个时候只要过了3天年就要栽树,马尾松一天一个人都要栽200多棵。就在山上窝的棚子,在山上支的锅,那有一个旱塘,塘底下挖个洞浸水,锅就支在塘边上,人就睡在棚子里。”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退休职工高青旺:“ 一代一代栽下去,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加上我,我成家立业了,我的家属,我们全家一起加起来24口人。接着干,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高青旺从老一辈手中接过了播绿护林的接力棒,又将它传至自己的后代。如今,作为新一代林业工人,高青旺的一双儿女高红、高峰继续守护着这片山林。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护林员高红:“1996年参加工作的,20多年了,现在我护的这片林子是我栽的树,就像我家小孩一样,我都看护着长大,从小看成大。我们家从老太、爷爷、爸爸、到我,已经第四代了,我希望我也能这林子护好,做好接力棒。父亲他们栽树,我们乘凉,我们栽树下一辈乘凉。”

  四季更替,寒来暑往。自1953年建场以来,以高青旺家庭为代表的三代林场人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像“愚公”般接力奋斗,六十多年光阴,让贫瘠山地荡起万顷林涛。如今,皇甫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6.1%,成为皖东地区一个集国家森林公园,省自然保护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一体的“天然氧吧”,绿色旅游经济也正在这里开始蓬勃发展。

[ 编辑: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