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植保无人机 不少农机手心动了 《阜阳日报》

14.01.2016  09:37

      1月7日,由市农机局主办的农机手冬训活动在颍州区程集镇申路农机专业合作社举行,来自颍州区的60余名农机手参加培训。参训人员不仅聆听了小麦机播要点、冬季农机保养与使用等专题讲座,还现场观摩学习了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方法,不少农机手与合作社负责人表达了强烈的购置意向。


现场看到无人机 

        当天上午,参训人员刚走进申路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门,就被大院里两台小型植保无人机吸引住了。你看看质量,他问问价格,有的还拿出手机拍起了照片。 

      “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小型无人机空中作业,这次终于见到实物了,确实比较稀奇。”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徐明航对记者说,这几年见到不少新式样的农机;不过,比起植保无人机来,真是小巫见大巫。现在种地的人工成本比较高,要是能买一台无人机,喷洒农药这样的工作就能使用遥控器操作,确实非常方便。虽说价钱有点贵,但是买着贵用起来便宜,长远来看还是比较合算的。 

      “要是售后服务能跟得上,买一台这样的无人机还是不错的,单是喷农药一项就能节省几十个人力。”诚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张记祥说,现在打药基本上都是按桶算钱,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开支在150元左右,喷洒面积不超过15亩。   

讲解演示操作方法 

      冬训讲座结束后,参训人员开始围拢到一楼大院里,观看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方法。虽说当时的室外温度只有2℃,但大家对这种新式机械的兴趣空前高涨,仔细观察和学习无人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打开遥控器电源,无人机的螺旋桨慢慢旋转起来,十几秒钟后就腾空而起,在人群上空盘旋起来。“去年8月份时,我们的植保无人机就试飞成功,开始投入量产。”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负责人常青松介绍说,企业的工厂设在位于颍泉区的阜阳工业园内,目前共生产7种植保无人机设备,单机价格在7—20万元不等,主要在江、浙、沪、皖地区推广销售。像这种售价7.8万元的小型无人机,能够负载10升农药,一次作业喷洒面积在15亩左右;售价16.8万元的三舷翼无人机,能够负载17升农药,一次作业的喷洒面积在25亩左右。设备单日作业面积在400—500亩之间,相较于人工喷药,能够节省农药40%、节约用水90%。 

      “设备60%采用全进口航空零部件,能够在设定区域内低空作业,适合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常青松说,用户可以使用农业贷款购买无人机,并可享受最低30%的农机补贴,以及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   

推广智能农机具 

      据了解,市农机局今年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机手冬训,目前已经在颍泉区闻集镇、颍州区程集镇为一百多名农机手开展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其中,对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是今年冬训的重点。 

      “像植保无人机这样的智能农机具,科技含量高,能节省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承担冬训工作的市农机研究所总工程师张杰告诉记者,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耕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然而,不断提升的劳动力成本让不少种植户难以扩大利润空间。以沿淮稻区为例,最近两年推广的新式插秧机,每天能作业120亩,相当于120个劳动力的一天工作量。这种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一天,能够为400—500亩耕地喷洒农药,至少相当于40个劳动力一天的作业量,还能做到不损害庄稼,均匀喷洒。 

      张杰表示,近年来,市农机局致力于推广普及智能农机具。相较于周边的山东、江苏、浙江而言,我市农业机械科技化程度还不够高,智能农机具对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不过,随着的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进口和国产智能农机具将进入种植大户的视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摘自:阜阳日报 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