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岗位“大挪移”激发队伍活力

17.08.2015  13:44
  
  “在一个岗位呆得久了,不免心生惰性,凭着老经验办事,到新的岗位,感觉更有激情、有新鲜感,也给我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这是安徽省桐城市公安局轮岗交流中走上新岗位的民警吴平的心声。
  近年来,桐城市公安局把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公安工作的根本性、保障性举措,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民警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了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群众满意度、安全感逐年上升。桐城市公安局年度综合考核连续5年在安庆市县级公安机关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授予“全省公安工作先进县、市、区公安局”、“安庆市公安机关2013年度缉毒执法成绩突出先进单位”、“2012、2013年度安庆市公安机关教育感化深挖犯罪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轮岗交流让民警换换岗、挪挪地方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全局有很多5年以上工作岗位未做调整的民警,有的民警10多年被‘钉’在一个岗位,一些民警出现思想僵化、工作动力不足的现象。”桐城市公安局局长徐际中说,“再不在队伍中开展常态化、制度化交流,让民警换换岗、挪挪地方,整个队伍将成一潭死水,何谈提升队伍战斗力。
  2010年,桐城市公安局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双推双考”干部选拔任用、“双推双选”民警交流轮岗等制度性改革。
  根据局里正股级岗位大量缺位,二、三级机构领导班子长期不健全的现状,桐城市公安局拿出75个职位,以“双推双考”的形式进行公开差额选拔,既横跨城乡,又覆盖全局各个警种。2010年12月中旬,桐城市公安局副股级以下民警岗位交流“双推双选”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元旦,首批通过“双选”的30位民警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多年来的警种壁垒被打破。
  “这种做法在全局形成人员有序流动的局面,不但调动了民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培养锻炼了一批复合型的公安人才。”桐城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主任江毛军说。
  固化做法形成长效机制
  经过两三年的实践检验,轮岗交流的“化学反应”效果逐步显现,民警的干劲比以前更足了,这让桐城市公安局党组有了继续改革的信心。
  2013年,桐城市公安局党组开始酝酿谋划轮岗交流长效机制,将2010年以来在公安队伍人事管理改革中形成的干部提拔任用“双推双考”做法和民警岗位调整“双推双选”做法成果进行固化。
  桐城市公安局党组专门成立改革办,立足队伍实际科学统筹谋划,先后通过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座谈、收集二级机构负责人建议和深入基层谈心谈话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并在办法出台前印发草稿,反复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从酝酿到出台,历时一年多,2014年10月最终形成《桐城市公安局一般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办法》。
  该《办法》出台后,2014年11月,新一轮大规模的民警轮岗交流拉开帷幕。
  股级干部的选拔,根据空缺职位情况,采取竞争性公开选拔的方式按程序进行。从公布职位、组织报名审核、组织民主推荐、笔(面)试、考察到党组集体研究统筹调配,确定提拔人选、公示,直至发文任命,整个公开选拔过程始终将各个环节置于阳光下运行,强调程序的严密性和纪律的严肃性,这也让新上任者挺直腰板干事业,落选者心服口服。
  据了解,此次大规模调整共涉及83人,调整面达20.9%,72名民警进行跨警种、跨部门轮岗交流,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轮岗交流把更多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放到了更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从桐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交流到龙眠派出所的民警毛继根说。
  给平日出勤不出力的民警设了“一道坎
  对于其他一般工作人员的轮岗,该《办法》要求在同一个建制单位连续工作满7年的应该有计划轮岗,满10年的必须轮岗;符合轮岗条件人数达5人以上的分步实施,5人至10人的按50%的比例进行,11人至15人的按40%的比例进行,16人以上的按35%的比例进行,直至全部轮岗。“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队伍的稳定性。”江毛军说。
  为了提高队伍的积极性,该《办法》给平日出勤不出力的民警设置了“一道坎”,用人单位和申请轮岗的个人可以双向选择,对一次选择未被确定轮岗的人员,实行二次选择,仍未被确定轮岗的人员,进入试岗期,自行联系工作岗位。试岗期间,落选者普遍受到触动,开始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看来,不好好干,真的会失去工作的权利。”这让民警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有了危机感,也更加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
  此外,桐城市公安局还把干部选拔的目光聚焦到基层一线,真正把年轻有冲劲,敢抓敢管、敢闯敢干的年轻民警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今年6月,桐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7名“80后”民警走上了股级领导干部岗位。
  从警五六年的“80后”民警闫江,在多起重大案件侦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15年6月,他被选拔为桐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一中队指导员。“以前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现在还得想着怎么带着大家一起干。”闫江说,“压力比以前要大得多,不过这对我是一种激励。(关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