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是信念、道德和礼仪的统一
党的18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倡导”、12个词、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思想上的“闪电”,正引领当代中国为践行中国梦而铿锵前行。如何界定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目前理论界说法不一。站在新的理论和实践高度,笔者认为,它应该是信念、道德和礼仪的统一:信念是灵魂,道德是骨肉,礼仪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追梦的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讲,最高层次体现出的是追梦的信念。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夙愿”、“理想”、“向往”,就是追梦的信念。
编织中国发展之梦的信念。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秦代雄风,汉唐文明,宋元文采,乃至康乾盛世,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1894年孙中山先生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无数仁人志士不断编织着中华复兴梦演进的壮丽图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即经济上民富国强,实现泱泱大国的民族复兴;“民主”,即政治上民主,承接人类民主之思想、制度的多彩文明,彰显社会主义以民作主的政治本色;“文明”,即文化和精神的文明,体现国家深厚高雅的文化意蕴和很强的软实力;“和谐”,即社会和生态和谐,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地人共生、共存、共长的至高境界。这些国家制度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积淀了前人的美好憧憬、承接着世界发展的文明、体现和担当起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
描绘社会进步之梦的信念。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就揭示了我们先哲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从社会集体层面描绘了社会进步之梦的信念。它追求人人“自由”的社会、期盼处处“平等”的生活、享受阳光“法治”的制度设计,是对资本主义那种虚假的“自由、平等”和利益扭曲下的“法治”的彻底扬弃。特别是提出的“公正”,更反映了我国和人类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正者,公平正义也。 《礼记•礼运》早就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康有为《大同书》描述的大同世界应是“去人之私产”、“无国之争”、“人皆有乐而无忧”;孙中山的名言是“天下为公”;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呼喊建立的也是人人平等、个个自由的公正新社会。社会主义的本义是“以社会至上为主义”的社会,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公正”紧密相连,就把“公正”作为高扬的旗帜、孜孜以求的重要价值目标。
追求大写“人”之梦的信念。我国的古圣先贤历来重视“人”的问题,把追求大写的“人”、至善的“人”、仁人君子作为修身的重要目标,一部不到2万字的《论语》就162次提到“人”。关于“人”,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我国先人还提出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警示名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倡导”,是从公民个人层面反映国人追求大写“人”之梦的信念目标。“爱国”,是几千年来的中华传统爱国主义 、近代以来的爱国志士包括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壮举和社会主义的爱国要求的集中体现。“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夙夜在公”,体现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粹。“诚信”和“友善”,体现的“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精神,似阳光、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是中华优秀传统中的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市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是内在地契合在一起的。
大美的道德
从伦理道德的层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出的是一种道德。习近平同志5月4日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以核心价值观统驭,提高了道德价值追求的水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是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习近平同志说过,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把核心价值观视为道德,就是立足于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看待道德问题,使人们看到,它不是一般的伦理道德,关系着社会、国家的前途命运;不是一般的道德准则,是评判是非曲直在道德方面的价值标准;不是一般的道德作用问题,是从世界观层面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引领的道德作用,诚如马克思非常欣赏德国诗人海涅的话“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社会、个人”三德的统一。道德不仅是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一种规定和要求,更是美好社会的一种表征。我国古代《礼记》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中,有“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还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道德要求,道德是同一个社会价值观内在统一的社会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完整地反映了鲜活的社会有机体的三个相互依存的方面价值追求:个人组成社会,社会需要国家;这种关系的价值观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和这样的价值观内在统一的道德,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虽有区别,但相互关联,形成三位一体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道德之网,是一种整体表征社会的大德。
赋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新的时代内容。改革开放以来,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可以说,这四个道德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道德体系。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个人品德基本规范从普遍意义上就是公民道德规范,即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把核心价值观视为道德,很显然,“爱国”的内容具体化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含义;对“社会”公共秩序的认识升华和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含义;把“保护环境”、“办事公道” 、“守法”上升到“文明”、“公正”、“ 法治”的高度;把“尊老爱幼”、“ 夫妻和睦”、“ 邻里团结”等抽象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友善”、“和谐”的境界,等等。这些,都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而且升华了、意境更高了。
文明的礼仪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长期接受仁义礼乐文化教育,对践行礼仪有一种内在的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信念、内化的道德必然外化为人在行为中的文明礼仪。这些礼仪,依据核心价值观博大精深的意蕴,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要求,从公民个体的角度,可以有种种的体现。
爱国的礼仪。可以体现为,经常读报,天天看新闻联播,时时关心祖国的一切,有忠心爱国、卫国的情愫;常说“国家”、“国家”无“国”无“家”,“大河有水小河满”,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把出境游作为一项维护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旅程,拒绝不守规矩插队、不懂习惯喧哗、不讲卫生丢垃圾、不尚节俭好浪费;常念“稼穑之艰难”,把自来水当成茅台酒来珍惜,把粮食看作是黄金和珍珠;少抽烟、多买国库劵,少进舞厅、多上领奖台;多识汉字,多背诵古诗词,多欣赏中国民歌,更多了解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赓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当上领导,不搞特殊,多下基层,不忘乡愁。
敬业的礼仪。从具体工作上看,主要的礼仪有,遵守工作时间和制度,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认为干活就是幸福、“忙”是一种营养;坚信“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歌德语) ;术业有专攻 ,专攻有专长,成为行家里手,具有专家风范;时时保持阳光形态,坚持“困难没有办法多”理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做事不贪大”,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笃行“只有做好了,才算是做了”的工作原则;内心总有燃烧的“火”,自觉、自动、自发 ,不是让你做,而是你要做 ,常怀一腔蓬勃激情 。
诚信的礼仪。懂得“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你将是一无所有”;“民以诚而立”,“巧诈不如拙诚”;像曾参杀猪的故事(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一样“说到做到”;像韩信感恩(韩信落魄期间,一个漂母给他饭吃,离开她时,韩信说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果然奉黄金千两以漂母)一样“一诺千金”;像华盛顿诚实(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一颗心爱的樱桃树。父亲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回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一样 “敢于认错”;不做假账、不卖假货、童叟无欺;借债要还,父债子还 、兄债弟还 、夫债妻还 ;见利思义,拾到钱物归还失主,等。
友善的礼仪。大量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见熟悉的年长者打招呼,见同龄人要示意 ,一日三餐常问“吃了吗”是友善的朴素的真理;与人交谈,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倾听胜过长篇大论;别探听别人的私事,无意知道了,也要放在心里当成秘密 ;和几个人相见谈话,眼神不要只盯住一个人,不时看其他人,并寻找话题说话 ; 当朋友悲伤失意时,一定要靠近一些,而朋友高兴得意时,不妨稍微离开; 不要认为自己平凡,即便是最暗的星星,相比无边的黑暗已是耀眼,在同志有难时,切记“雪里送炭”,及时帮一把;为人处事,常想别人好处,多想别人难处;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如果我有一颗心,我会将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的升起”(马尔克斯语);“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
公正的礼仪。多个领域和层次都可显见,譬如:56个民族是个平等团结的“大家庭”,不歧视、不分裂,大家和谐相处,守望相助;权利不是权贵,不论民族、性别、职业、财富,每人都享有;规则没有例外,也没有“潜规则”,可以客观、普遍地适用;机会客观公正,人人都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是每个法律人的信仰”,“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马克思语),司法队伍头顶天平、手握准绳,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做大“蛋糕”,切好“蛋糕”,好日子大家一起过;受教育是每个人的事,人民教育,人民满意;生老病死人皆有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公平处之;人常说“安足乐业”,“ 安足”才能“乐业”,人人都想“有个家”,“住有所居”大理之至。
法治的礼仪。主要体现在学法、懂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法治社会,学法是安身立命的前提;心怀“底线”,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违法,那样做是犯罪”; 按交通规则走路,乘车时主动买票;不在舞厅和足球场发动“战争”,不偷税漏税,不给警察找麻烦;执法不能“熟人好办事”,“看面子”徇私枉法;权力容易滥用,要把权力牢牢地关进法治的制度笼子;不能“法外开恩”,法纪面前没有例外;生活到处充满阳光,人民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依法民主之要,时时敬畏之、弘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