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赴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调研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暨金寨县校友座谈会上,校友们分享了工作体会。“工作20多年,经历数个平凡的岗位,都在围绕‘农’字做事情,农大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87届植保校友马克双说。95届蚕学校友郭辉感言:“每个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感情都是不同的,工作中经常遇见校友,他们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这是农大给我的平台。”10届茶学硕士陈习村说:“研究生期间就经常来金寨做实验,毕业后来此工作,专业知识得以发挥,科研工作得以延续。”“我是单位的新人,仅仅工作了10个月,单位的同事和领导经常向别人介绍我是农大毕业的,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2013届林学校友蔡冰洁激动的说,“毕业时就业岗位选择有很多,最终我选择做一名基层乡镇公务员,家人朋友有很多反对声,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服务团师生也就“三下乡”活动做了交流。“通过实践调研,我们更了解了专业的社会需求,收获了更多。”生命科学学院校级服务队队长说。“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艰苦,但得到了当地很多人的帮助”;“‘三下乡’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坚定了服务‘三农’的决心。”;“基层需要信息技术,我想把专业课学好,为新型农业的发展做好准备。”……理学院校级服务队成员们表达着自己的感悟。生命科学学院校级团队指导老师说,在七年的“三下乡”带队经历中体会到,“学校的‘三下乡’坚持创新发展,越来越贴近实际;在带队‘三下乡’的过程中自己结识了一批批在农村一线工作的校友,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为有这样的校友感到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农大人感到自豪。”
在听取发言后,赵良庆指出,“三下乡”不仅仅是一项学生活动,更是向基层学习的最佳机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需要各个单位高度重视、集中发力、整合资源、落到实处。金寨是农大特色办学的红色根据地,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办学定位,逐渐形成“大别山道路”办学特色。他希望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珍惜机会,深入实践,时刻牢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三农”事业的信心,并在实践中向基层干部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农大校友学习,把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务实地做好回校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程备久指出,学校与金寨有着特殊情缘,此行看到了金寨的新村、新容、新风貌,更看到了一批批农大人正在续写“大别山道路”。农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在努力,这是安农的办学特色。“三下乡”活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今后更要为我校的教学方法、实践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提供有效支撑,努力培养出更多适应“三农”需求的人才。
调研期间,赵良庆、程备久一行考察了我校大别山综合试验站、金寨县油店坊茶叶基地、梅山镇茶叶大市场、金寨县革命烈士博物馆等地。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校友以及我校组织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教授分别参加了上述活动。(通讯员:冯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