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伴随终身的精神力量 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11.08.2014  10:11

  校训对高校及学生来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所大学的“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是师生的“价值尺度”与“精神导向”———

  当你手持通知书,走进大学校园,学校的校训能否激起你内心的涟漪?当你背上行囊,迈入社会,你可曾记得当年大学的校训?每所学校的校训不仅体现了它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文化内涵,更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对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来说,它应该是伴随终身的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激荡情怀

  这个夏天,刚走出中科大这座象牙塔的周军感叹说:“在科大读书的本、硕6年过得真快,母校朴素、纯正的学术氛围对我影响极深。毕业了,才真正领悟‘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校训所传达的思想。相信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这八个字将不断给我带来正能量。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 ”这旋律,一直回荡在一代代科大人的心中。 1958年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永恒的东风》的歌词,这其中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也就浓缩成了中科大的校训。

  不少人觉得这个校训的时代色彩过浓,而现任中科大侯建国校长则认为,任何一所大学都会与生俱来地打上时代的烙印,这正是校史的真实面貌。这八字校训中所阐释的科大人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从来不曾改变,已经深深融入科大的文化血脉中。

  “千人一院士”,是中科大这样一所力争为国家科学发展培养人才的高校所交出的答卷。从“两弹一星”中燃起的郭永怀精神,到闻名于世的“量子大牛”潘建伟,再到刘庆峰引领的世界语音最强声,“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科学精神融入到一代代科大人的血液中。

  厚重历史薪火相传

  1949年夏,长江洪水泛滥,国立安徽大学校园被淹,学校办学一度中断。而这之后,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以及安庆师范学院却由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曹其真女士,于1959年考入安徽大学物理系,当时安大刚刚迁到合肥重建,又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大家在饥饿中求学。回忆当初,曹女士说:“如果说今天我有一点成就,这都得益于在安大就读的四年。在那四年里,我学会了什么是吃苦,什么是艰苦奋斗。 ”能吃苦、勇奋斗其实正是安徽大学校训的一部分。

  如今,刻在安徽大学校内巨石上“至诚、至坚、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是由著名宗教界人士、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安大校史馆内标注:“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是对“”的要求;“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是对“”的要求。皖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德才兼备是学校对学生的一份期待。安大校园内的几条主干道和主要教学楼,均分别以“至诚”“至坚”“博学”“笃行”“行知”命名。

  安徽师范大学为我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人才与人民教师。在建校80周年之际,确定“厚德、重教、博学、笃行”为新校训。 “厚德”突出了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重教”则强调了师范类高校的特色。师范学校被认为是培养国民的思想、知识和能力的源泉。安师大重德、重教的校训正是这一理念的精确提炼。

  术业专攻各领风骚

  与综合性大学宏观体的校训不同,省类不少高校的校训都体现了“术业有专攻”。

  “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是我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安徽医科大学的校训。这八个字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安医大前身——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辞。 “好学”“力行”是古贤之言,出自《中庸》。

  “好学”是“致知”的必经之道,强调的是自觉;“力行”是“致知”的升华之本,倡导的是实践。 “造就良医”是通俗的现实话语,质朴无华,但体现了一所医科大学的育人追求。对人体奥秘的揭示很难穷尽,作为医生,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医不仅是每个学医之人的职业诉求,更是普通老百姓的一种期待。

  以财经类学科见长的安徽财经大学,在校训中则突出了诚信二字。 “知行统一,诚信博学”。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生最根本的品德,由于学科及从事行业的特点,诚信正是安财人最重视的品德。目前就职于合肥某金融系统的徐瑾女士,两年前从安徽财经大学毕业,工作以来一直将学校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 “作为职场新人,诚信是最基本的要求。记得本科入学教育中就专门阐释了校训的具体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校训对高校及学生来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所大学的“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是师生的“价值尺度”与“精神导向”。在校园文化日益受重视的当今,如何提炼大学精神、确立符合自身特色的校训,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