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增60万就业岗位将成安徽“标配”

11.05.2017  14:02

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公办幼儿园新增900所左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0%以上……日前,安徽省出台《关于扎实推进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未来5年的民生大计画下蓝图。

■就业

城市要发展,就业是最重要的“刚需”。今年,安徽省计划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随后几年,60万就业岗位将是安徽的“标配”。

2017—2021年,安徽省城镇新增就业将达到300万人以上。《意见》中写到,安徽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同步,居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就业重点群体,安徽省也准备了“福利”。其中,每年开发5万个公益性岗位,每年培训退役士兵1.5万名,每年开发2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城市发展急缺的技能人才,未来5年将得到扩充,安徽省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完善技能人才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技工总量将达到550万人。

教育 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00所

意见》中,未来安徽省教育事业一片生机勃勃,各个阶段都有大事发生。

未来5年,安徽省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00所左右。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安徽省将重点建设8所左右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10所左右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品牌应用型专业、20所左右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家庭贫困的学生,不会出现因贫辍学的情况。安徽省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幼儿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普通高校奖助学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年均资助1300万人次学生就学。

■健康卫生资源和健康指标 或超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1年,安徽省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卫生资源和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具体来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32人、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市、县、乡级妇幼保健计生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3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9‰和18/10万以下。

从先行先试创立基层医改“安徽模式”,到率先启动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安徽省医改如今已进入“深水区”。在《意见》中,未来5年,安徽省将继续按照“医保、医药、医疗”联动的要求,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居住完成现有各类 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

未来5年,安徽省将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

今后,安徽省将开展养老需求评估,将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1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5%左右;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张。

除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未来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将得到改善。到2021年,安徽省将完成现有各类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并建立社居委、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生态空气质量优良率 提高到80%以上

城市发展越来越好,楼宇越来越高,可蓝天白云却渐渐失去了颜色。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对此,《意见》明确表示,到2021年,空气、土壤、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将得到有效防治。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安徽省将开展工业源、农业面源、移动源、城市面源等综合治理,整治扬尘污染,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各设区市每百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秸秆焚烧火点数控制在8个以下。在水污染防治上,安徽省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支持巢湖等流域开展系统综合治理与保护修复,开展瓦埠湖等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实施 生活 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等项目。

最终实现: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省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74.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劣V类水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