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治山”让四川震区塌方山体披“绿装”
05.01.2015 02:5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在北川县擂鼓镇石岩村二组的一处山腰上,记者日前发现这个曾经的塌方体已树木成片。山腰上,层层土袋筑成的水平阶梯十分显眼。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朱成林说,这是土袋阶梯工程,其作用是固山、分散流水,避免发生泥石流。以“林业治山”为核心的“中日技术合作四川省地震灾后森林植被恢复示范项目”于2010年实施启动。“这里实施面积有64亩,从2010年到现在,这里没有发生任何次生灾害,效果非常明显。”
在石岩村,北川县林业局还参照中日合作技术,采取竹栅栏挡土墙、土袋阶梯等方法进行试点治理。2013年治理的340余亩塌方山体如今已经栽种李树、核桃树。而在北川老县城旁的沙坝村,林业局在一处山体塌方处进行多次点撒播树种,至今没有效果。“年年种树不见树,主要是山体不稳,遇到大雨就会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朱成林说。
四川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日本“林业治山”已有百年历史,在治山领域形成了先进的理念、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主要特点是林业部门牵头,将“治山植绿”分散在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等部门的行政职能统筹为一个实施主体,采用“先固山后造林”的理念与技术模式。通过工程措施稳定治理山体地质灾害开展“治山”,用工程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进行“固土”,用现代植树造林与恢复植被工程完成“植绿”,兴修整治防洪抗旱水利工程涵养林地实现“涵水”。2010年,中日两国政府启动了“四川省地震灾后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林业治山”。
在汶川县、彭州市等地震灾区,记者同样发现,通过合作项目的山体治理,大多取得明显效果,而采取传统栽树治理的效果并不佳。在汶川县绵虒镇克约村半山腰上,记者见到一边是传统栽树后又被泥石流冲毁的现场,而另一边则是项目治理栽植的树木开始成林。前来考察项目效果的日方专家佐藤隆告诉记者说,日本在治理地质灾害、植被恢复方面有很多经验,克约村的治理仅是山坡治理,由于预算及条件限制,诸如防止滑坡、河床治理等新技术还没用上。
记者了解到,四川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用“林业治山”的新理念进行生态修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四川已经建成4个林业治山示范区、7个示范点,林业治山工程设施总量长度达3.3万米。植树造林3.7万株,完成植树造林植被恢复14公顷。总结形成了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技术路线和林业治山技术规范,编制发布了四川林业治山技术规程(标准)。目前四川全省18个市(州)和甘肃、陕西部分县(市)进行了“林业治山”普及推广。(记者 周相吉)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5.01.2015 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