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

25.09.2014  16:49

  新闻摘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社区及家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市将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学校走进社区听取意见

  今后,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包括运动场地及设施、辅助教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实验室、多功能厅等,在完成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后、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可逐步分类向社区居民开放,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要定期主动走入社区,了解民意,听取意见。”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学校还将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掌握特殊家庭学生(含留守儿童、贫困生、单亲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和行为偏差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辅导等助学措施。

  社区资源向未成年人开放

  同样,社区也将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与资源,设立并完善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三室一校”(即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家长学校)。这些设施定期向未成年人开放,每周至少开放一次,丰富未成年人的课余、假期生活。

  教育共建,社区也应履行责任。全市各大社区将建立未成年人教育志愿服务站,把社区各类人才和社会热心人士组织汇集起来,发挥各职能部门能动性,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人才结构多样的志愿者队伍。

  根据相关规定,社区每学期至少2次走进校园开展治安消防安全、法律讲堂、禁毒宣传等专题教育活动。

  多方携手关注家庭教育

  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上,学校和社区也将携起手来。学校将依托家长教育委员会,每学期至少举办2次家长学校活动,为家长提供便利的教育服务,通过专题讲座、家教沙龙研讨等,开展家教知识普及、法制宣传,促进亲子共读等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社区将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推进宣传普及家教新理念、新知识。并凸显服务功能,关注寒暑期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切实解决部分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