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心融入生活,让关爱暖在心头——合肥市政协杨思松主席调研残疾人社会福利工作侧记

14.11.2016  13:34

 

合肥市残联11月11日消息: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怎样更好地融入服务对象的生活?残疾人朋友物质和精神生活如何与健全人同频共振?怎样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带着诸多关注、关心和关爱,11月2日,市政协主席杨思松带领相关政协委员来到合肥市磨店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与残疾人工作者面对面,同残疾人朋友零距离,察看残疾人朋友的培训情况,询问残疾人朋友就业问题,了解残疾人朋友收入和生活实际。 “政策要融入群众的生活, 办法要想在群众的心头” 磨店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华东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康复和托养中心正在建设完善中,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已投入使用,每年可为3000名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这里,杨思松一行先后来到插花、美甲、手工编织和计算机操作现场,观看残疾人朋友学习训练。当得知在合肥只要残疾人朋友愿意工作,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时,杨思松欣慰地说:“什么叫关心,政策融入服务对象的生活和需求,才是真正的关心;什么是关爱,方法和措施想到了服务对象的心头,才是真正的关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是要高质量、高层次、高标准。在这里投入多一点值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残疾人朋友只有生存技能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上去,才能更有尊严。” “群众开不开心,有没有笑脸, 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 杨思松同志对残疾人工作十分有感情,在任市委秘书长期间,凡涉及到残联的工作,他都主动协调、热情服务,多次陪同市委主要领导来残联调研,帮助残联解决实际问题。他经常说,看一个地区文明程度高不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弱势群体开不开心,有没有笑脸。残疾人社会福利工作是他一直挂在心头的一件事,他常和政协委员们说,残疾人朋友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更是我们实现小康社会的短板,要从政策、体制、舆论等方面全方位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服务。 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杨思松一边看,一边与工作人员交流。据残联同志介绍,合肥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包括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救助、贫困精神残疾人的药费补助、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残疾人托养、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残疾人初创补贴、盲人按摩行业补贴等16项内容。杨思松听后动情地说: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就要面面俱到,要全覆盖、全方位,使之得到更多的实惠。杨思松指出,残疾人社会福利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比如,残疾人就业仍然困难,残疾人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康复医疗发展还不快,文化生活单调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工作,切实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 “要‘’在点子上, ‘议’到群众心坎里” 杨思松同志对随行的政协委员们说:作为政协部门,我们要不断强化委员意识,向中央看齐,自觉做忠诚看齐的模范。委员们每年都要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做几件有益的事。要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能力,不断提高提案的质量及办结的效率;要经常想一想政协是什么,政协干什么,政协怎么干,切实把履职为民落在实处。政议政要“”在点子上,“”到群众心坎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就是要善于从群众的意愿想问题,提案要为群众说话,说群众想说的话。(合肥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