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来沪务工人员意外死亡捐献器官为5位患者带来希望

26.06.2015  16:47

中新网上海6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我老公才41岁,是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就这样走了……虽然很舍不得,但我们还是决定捐献他的器官去救别人;这不仅是积德,也好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在这个世界继续存在下去……”这朴实无华的言语来自中山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成立以来的第10位器官捐献者的妻子王女士。

上海中山医院25日披露,六月初,安徽来沪务工的张先生发生车祸,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临床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临床病情不可逆”。当地医院随即向负责该行政区域器官捐献工作的中山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上报病情。经过慎重考虑,王女士向中山医院OPO提出了器官捐献的请求。

但是患者还有一位在世的母亲,远在安徽老家,OPO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家属的心愿,立即连夜赶赴安徽。家属在上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署了《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和《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凌晨时分,患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2分钟后被确认为心脏死亡。中山医院OPO手术专家组按照工作程序立即启动了器官获取,半小时后患者的肝脏、肾脏和角膜被成功取出,成为了中山医院OPO成立以来的第10位器官捐献者。

张先生将最后生的希望留给了5位饱受疾病折磨的重患,点燃了新的生命之光。

据中山医院OPO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中山医院OPO已在所辖区域内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案例12例,其中上海户籍2位,其余为外省来沪务工者或子女;最小的捐献者8岁,最长者64岁;外伤、车祸致颅脑损伤7例,脑出血性疾病4例,脑外科术后1例。全部案例均达到“临床病情不可逆”状态,其中有3例达到“脑死亡”。

目前上海市的器官捐献率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器官捐献的认同度不高,而广大民众受到根深蒂固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器官捐献存在种种误解。

今后,中山医院OPO将加大社会面上宣传力度,下半年还将走进网格医院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弘扬器官捐献者的大爱精神,进一步推进人体器官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