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迎来“史上最热夏天”?气象局官微辟谣
一向只喜欢和大家聊聊“天”的微博号@江淮气象,昨天中午切换到了“吐槽”模式。起因是一条关于合肥下周进入35℃+的连续超高温模式的消息热传,@江淮气象对于这条消息进行了辟谣,明确15天预报“不可尽信”。昨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目前,气象分析、预报还十分依赖人类智慧,只能保证短期预报准确,而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通常只有3-7日。
下周迎来“史上最热夏天”气象局官微辟谣
“刚才,就在刚才,小编愤怒了。继3月下旬合肥某论坛用@中国天气提供的15天预报来吸引眼球后,又一个营销号用15天预报来危言耸听了。”
@江淮气象是安徽省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的官方微博,平日里,它主要播播气象新闻,偶尔也做做科普。
在昨天这条“吐槽”长微博里,@江淮气象说,辟谣起因是一个营销账号发布的消息在朋友圈被热传,这条消息称,“6月12日合肥有38℃,连续一周气温35℃朝上,史上最热的夏天要来了”,依据则是中国气象网的15天预报。随后,@江淮气象还与网友多番互动,并转发了@深圳天气的一条同类项辟谣微博。
计算机模拟的15天预报来源“不靠谱”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3月下旬,合肥一家论坛也是用中国气象网的15天预报发表,‘合肥下周温度直逼30℃,紧接着又降到-1℃,还有雪’的消息。”@江淮气象在微博中写道。
而事实上,到了预报的日子,合肥只是小幅降温,并没有出现-1℃的低温,也没有下雪。
记者注意到,前后两条微博,虽然都被认为是“不实”的,但并非空穴来风,它们的统一消息源都是“中国气象网”。当记者点进中国气象网,发现8-15天预报的确如相关消息所言,均在35℃上下。
@江淮气象表示,中国气象网提供的15天预报只是基于当下的天气形式,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未来天气形势,只可以作为参考。
气象预报还需“人的智慧”
“中国气象网7天内的预报,是由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所以比较准确。超过7天的数据,并不是由气象部门提供,而是用计算机模拟的,所以不准。”
昨天下午,合肥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采访时说,一般来说,短期的天气预报最精准。“7天以后的预报,影响的因素可以说‘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影响。”
“人工修正在短时预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做天气预报,光靠电脑可不行,还有大量的气象专家,根据观测系统一番论证后,才能做出“靠谱”的权威发布。
“一般来说,天气预报有三个步骤,先是收集气象资料,然后计算、分析,预报员会商得到预报结论并对外发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气象预报每一个步骤都不简单,“气象资料主要是通过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来收集。气象部门发布的7天预报,都是经过上述3个步骤,所以比较准确。3天内预报,则可以实现误差最小。”上述工作人员说。(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相关链接
天气预报那些事儿
不是你想说就能说
在@江淮气象的微博中,就特别提醒,根据最新颁布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胡乱传播“天气预报”最高可被处罚5万元。
记者从安徽省气象局了解到,根据新规气象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按照职责通过气象预报向社会公众发布,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发布气象预报。各类媒体和单位可以发布气象预报,但有“确保准确”等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是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传播过时或非权威发布的气象预报,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应该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并注明气象预报发布的气象台名称和发布时间。根据这一原则,8-15天预报不是本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则不应在预报范围内。
如@江淮气象官微所言,不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属于“违规发布”,处理办法可以是由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与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