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
据《经济日报》报道扶贫工作如何做到精准?创新扶贫如何见到实效?去年开始,安徽省选派优秀干部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创新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办在安徽召开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
彭年友,今年40岁,是岳西县政府扶贫办的办公室主任。去年10月,彭年友被县委县政府选派到离县城60多公里的田头乡田头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岳西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田头村又是岳西县的重点贫困村。全村都在高寒山区。
彭年友和工作队员们一起找问题,定规划,建制度,开始大干。首先是修路,路通畅了,山村致富就有了基础保证。驻村一年间,彭年友领导的工作队重点抓了村里的致富产业发展,引进了一家龙头企业,动员村里49户贫困户以荒田、荒地入股,发展油茶产业280亩。同时,引导村民们改变传统种植业,由水稻改种薏仁米,并且成立了薏仁米专业合作社。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收近百万元。
果子园乡姚冲村是离金寨县城70多公里的行政村,从去年10月底起,汪立志就扎在了这里,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来之前,他主动要求县委免去他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职务。姚冲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主要是因学、因病、因残而致贫,脱贫难度很大。工作队扬长避短。姚冲村有60%的村民外出务工,汪立志和工作队员们借机动员村里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尽量吸收本村贫困户去就业,利用他们在县城、省城及各地的人脉,解决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场所。
留在村里的人怎么脱贫?汪立志和工作队员们及村干部打起了山核桃的主意。姚冲村所处海拔600至800米高寒地带,正是山核桃最佳生长环境。工作队利用抛荒山地新种植180亩,预计挂果后每户每年至少增收1500元。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汪立志和扶贫工作队为村里建造了2个60千瓦的电站,每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5条1.7公里。有300多年历史的姜湾古民居是国家级保护项目,近年已有一些游客慕名游览,村里配合省里有关部门实施开发性保护,并动员群众发展山羊、黑猪、土鸡等传统养殖业,逐步开展“农家乐”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