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水畈村荣膺 “十大最美乡村” 安徽唯一上榜村

10.11.2014  10:16

“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抬。”11月5日,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大塘组的村民余焱华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生活。在村干部的带领和村民的齐心合力下,曾经并不富裕的水畈村,变成了美丽的“山水画”,前不久还荣膺“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是安徽唯一上榜乡村。近年来,岳西县通过坚持五个“三位一体”,涌现出了一大批兴业富民的美好乡村。

小山村变成“山水画”

“茶叶收入7万,从事运输收入3万。”村民吴卫平说,每年10万元的收入,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水畈,过去曾叫水车畈。当地由于缺水,要靠水车从天仙河抽水灌溉。告别这样的历史,一直是当地村民的梦想。

1998年,28岁的王卫东放弃了自己开办的工厂和舒心的生活,临危受命,回村当了富民强村的领头雁。水畈村境内不仅有遍山的茶园、毛竹,还有险似三峡、秀似漓江的天仙河穿境而过。王卫东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把发展茶叶等生态农业和建设4A景区作为发展重点。

慢慢地,水畈村富了,而且注重教育,几乎每家都培养出了一名大学生。

由于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加上民风淳朴,如今的水畈,成了“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乡村,着实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吸引了八方游客的目光,也吸引很多人留了下来。“ 许多城里来的小伙子想在此安家,拜托我做红娘,想认识村里的姑娘呢!” 吴卫平的妻子余焱华说。

道路似玉带村庄如花园

离县城7公里的毛尖山乡,不仅是岳西县的“东大门”,也是一片“卧虎藏龙”之地。

70岁的储正明原是一名中学老师,退休后回到毛尖山乡板舍村,给干农活的老伴打起了下手。“ 道路似玉带,村庄如花园”,这是他谈到板舍村近几年发生的变化时,发出的感慨。

11月6日上午,记者在板舍村牛形组采访时,看见环卫工储菊生正拿着提桶、火钳,沿着村庄的水泥道捡垃圾。作为村里惟一的环卫工人,储菊生说,绕村一周大概需要两个小时,一圈转下来,垃圾并不多,主要是游客扔的烟盒、烟头等杂物。“ 村里的鸡、猪都是圈养,村里的道路跟城里的马路一样,很清爽。”

“自家的田地去年转包给了浙江的蔬菜老板,种植四季豆、长瓜、杭椒和茄子等蔬菜,有一笔收入。”一位年过花甲的吴姓村民说,“老板再聘请我种植、管理、收摘,按工取酬,每天有80元收入呢。”

下大力气唤醒传统绝活

“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磊,是毛尖山乡积美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上述吴姓村民说,自己不识字,上中学的孙女双休日回家时,有不懂的知识可以去刘磊他们那儿寻求帮助。

王柏林则用濒临失传的手工制作桑皮纸绝活,为故宫大修做出专用材料,这一手艺唤醒了桑皮纸的“千年记忆”,王柏林也因此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毛尖山乡党委委员、板舍村支部书记胡志东说,为了将藏在深山、濒临失传的手工制作桑皮纸绝活“唤醒”,该村筹资400万元建设的非遗博物馆即将峻工。

除了刘磊和王柏林,“ 全国三八红旗手”刘月红、全国优秀人民教师吴文革等先进人物,都是近年来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走出的杰出代表。

胡志东说,该村始终围绕“三线三边”整治,通过“穿衣戴帽”“ 修边美容术”等举措,让板舍成了人见人爱的“桃花源”。毛尖山乡乡长刘亚维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板舍美好乡村示范点和天堂湖休闲度假养老开发,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里人来赏花、摘果,品农家菜,放松身心。

记者观察

美好乡村美在人

岳西县委办副主任、美好办负责人王金桥说,美好乡村之所以能成为靓丽名片,主要得益于坚持了五个“三位一体”工作法。

岳西县坚持特色县城、风情小镇、美好村庄“三位一体”;示范带动、沿线治理、全域打造“三位一体”;规划编制、规划执行、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三位一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三位一体”。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好乡村美在人。人心齐,泰山移,农民用智慧,亲手打造了令城里人称羡的美好家园。

储青本报记者蒋六乔摄影报道

0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岳西水畈村 十大最美乡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