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积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生态美好乡村
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因汉代王候刘信在此修筑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古水利工程七门堰而得名,是国家级生态村。近年来,七门堰村积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打造生态美好村。
一、积极打造生态绿化体系。七门堰村依托国家级生态村和七门堰古迹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名贵苗木产业,打造七门堰休闲生态园、桂花园、有机板栗园、高产油菜示范片、美好乡村示范点和七门堰等乡村旅游景点。先后建设了2000亩的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和1000亩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了1000余亩高产油菜示范片。七门堰村作为全国40个县板栗原产地之一,现拥有百年以上的板栗树600余棵,实行挂牌保护,其板栗的品种、质量都独树一帜,尤其是叶里藏、大红袍两品种为最好。围绕生态旅游,该村还兴建1个垂钓中心和农家乐基地,在通往中心村入口处立巨大醒目的“国家级生态村---七门堰”石碑,由317省道进入村内建成总长达3公里的绿色长廊。该村还大力实施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绿化工程,积极动员和组织村民利用村边隙地、房前园地、屋后空地植树增绿,基本形成了以山场片林、庭园带林、农田网林、公路线林为骨架,片、带、网、线、点相结合的生态绿化体系。
二、积极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七门堰村作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造林重点村,该村与安徽七门堰休闲生态园有限公司签订了承包造林合同,积极打造休闲生态观光园。七门堰休闲生态园观光旅游项目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品牌为目标,以农业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的模式开拓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生态园紧密结合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美好乡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由安徽七门堰休闲生态园有限公司总投资3.1亿元,计划改造、新建生态林7600亩,综合养殖水面400亩,集种植、养殖、科研、旅游休闲、农家乐、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建设规模为:六区一村一中心——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及民俗文化新村、会议接待中心。目前,生态园已经投入8000多万元,修路12公里,配套了灌溉和排水渠,实施了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新造林近3000亩,成片栽种加拿大红枫、欧洲海棠、日本樱花等名贵树苗,在林下养殖富硒鹅和富硒鸡等家禽10000多只,为国家级生态村“锦上添花”。新开挖养殖水面100亩,投放鱼苗20万尾,种植富硒农作物1200亩。建成后的生态园,新增森林面积4500亩,新修道路20公里,对所在地七门堰和九龙塘村20个村民组进行环境改貌,可形成日接待游客近千人的美好乡村旅游新景点。
三、积极打造生态美好乡村。七门堰村在不破坏古迹和周围板栗林等生态资源前提下,建设美好乡村示范村,在中河等10个村民组美好乡村示范建设中,立足生态村特色,以“三清”(粪堆、草堆、牲口圈),“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四通”(水、电、路、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整治建设为目标,以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为主体,在镇村大力支持下,先后整治中河、西埂、井北等10个自然村庄,涉及290多户、1500人,发动村民自行拆除无实用功能的建筑物,并清理杂树、杂草、杂物等数十处,完成总长3.1千米环村庄主干道水泥路建设,新建6座徽派风格的公厕和1个垃圾收转房,扩挖2口景观水塘,完成总长2千米的水渠硬化建设和供水、供电、通讯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整治村庄居住房屋墙全部粉白,建设2处总占地达3500多平方米村民休闲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计生文化绿地,并在四周绘制了反映旅游、美德等内容的文化墙。倡导村民及时清理垃圾,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养成文明卫生、移风易俗等文明向上的村风,完善建立村规民约,积极营造文明卫生、健康向上的新环境。
( 来源:舒城县干汊河镇信息站 作者:卢贤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