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有了司法工作室[新华每日电讯]
46岁的农妇潘秀英三年前开始在安徽芜湖南陵县开发区一家企业打工。然而,几个月前,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务关系,她没有得到补偿,还被拖欠了4个月的工资。
她与企业理论无果后黯淡返回老家南陵县工山村,却意外发现村里不久前设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
村司法协理员向走进工作室反映问题的潘秀英询问了情况,并帮助她联系镇司法所寻求法律援助。
在律师帮助下,潘英秀通过劳动仲裁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企业还补给她多年未缴纳的一万五千余元社保金。没有吵闹,也没有去上访,她用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不是村司法工作室帮忙,我根本没有力量让企业支付工资和社保金。”潘秀英说。
百姓法律意识弱、相当一部分群众无经济能力请律师、基层法律人才匮乏等是基层的现状。能否破解这些问题关系着法律服务是否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每一个人。
2014年上半年,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
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司法服务机构已覆盖至全省80%的地区。
江苏、四川、甘肃等地,司法行政工作室均逐步进驻村、居委会一级,为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洪禹候说,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法治保障,是依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南陵县的178个村、居委会已全面建成了司法行政工作室,工作室有一至两名司法协理员,他们由村里过去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经过法律知识培训担任。司法协理员和定点联系到村的执业律师一起,面对群众,提供调解和法律咨询、援助服务。短短半年时间,南陵县就解决了3000多件村级卷宗。
“以前村民有了矛盾纠纷常常轻则口角打架,重则可能发生刑事案件,在外面打工的人要讨薪也常常选择上访。”南陵县司法局局长郑松淼说,“现在司法服务机构为最基层的老百姓提供调解和法律援助,逐步改变百姓‘信访不信法’的观念。”
司法行政工作室还在监督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2014年的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中,南陵县各个村居的选举方案、选举程序等在执业律师和司法协理员的监督和把关下运行。
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招投标等,如今村居这些重要的事务都要有司法服务机构全程参与和监督。
长年在基层工作的司法干部郑松淼坦言,人们的法律素质低、法律意识弱,以及基层法律人才短缺,是目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以南陵县为例,全县55万人口只有70多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力量远远不够。
“实现法治中国目标不仅需要在立法和执行上进一步探索,更需要让人民信仰法治。只有百姓在生活中有问题就想到法,法治精神才真正深入人心。”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记者蔡敏、朱青)新华社合肥1月13日电
稿件来源:20154年1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