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今赴瑞士新年首访出席达沃斯论坛
据外交部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今日启程,前往瑞士小镇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并对瑞士进行工作访问。
出席年会
阐释中国改革措施打消外界疑虑
这是中国主要领导人2015年的首次出访,也是时隔5年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再次出席论坛年会。
据外交部此前介绍,李克强总理将在21日论坛全会上发表特别致辞并答问,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交流。
中国驻瑞士前大使董津义认为,李克强总理将会利用这个平台,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做一个分析判断,并向外界阐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现在,发达经济体还没有完全摆脱危机影响,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中国也进入了中高增长的阶段,即我们所说的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董津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什么情况,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些李克强总理最清楚。利用这个平台,李克强总理亲自来讲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可以打消外界的疑虑,增加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而达沃斯也非常希望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董津义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重要,所以达沃斯特别希望有中国领导人与会,向世界各国领导人、工商企业界的领袖们,介绍中方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世界经济的走向和治理,同时更希望听一听中国经济如何发展,中国经济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访问瑞士
工作访问紧凑高效金融合作是重点
年会过后,李克强将对瑞士进行工作访问。此次距李克强总理上次访问瑞士仅隔19个月,凸显了中方对发展中瑞关系的重视。
和正式访问相比,工作访问简化了一些礼仪活动,更加紧凑和高效。“正式访问要有欢迎仪式、欢迎宴会等礼仪活动,工作访问则没有这些礼仪形式,但会谈的质量和内容都不会打折扣。”董津义说。
2013年李克强总理访问瑞士时,中瑞两国签订了自贸协定,该协定已于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董津义认为,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瑞士,双方将会落实自贸协定的具体措施,并进一步开拓新的合作领域。
而金融领域的合作将是一项重点。“李克强总理上次访问时,两国就成立了金融合作组。”董津义介绍,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管理方面经验非常丰富。中国则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双方在金融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现在瑞士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金融机构,没有一家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在那里营业。”董津义不无遗憾地表示,对于瑞士而言,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没有中国金融企业的存在应该是一个缺憾;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一个世界金融中心没有立足之地,也是一个缺憾。“李克强总理会在金融领域合作进行推动,这将是他此次访问的一个重点。”
-新闻背景
李克强5年前参加年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此次已经是李克强总理第二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年会。201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就出席了年会。时任中国驻瑞士大使的董津义见证了达沃斯对于中国领导人的热情和高规格接待。
在论坛第二天的会议上,李克强发表了特别致辞。
“在那个时间段发言的,都是各国总统和总理级别。”董津义回忆,“达沃斯论坛组织者是以总理的规格来接待他的。”当时李克强虽然是副总理,“但发言也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而且位置非常靠前。”
当时,李克强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刺激经济计划取得的成效,并对世界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提出了建议,在与会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当时大家印象都很深刻,”董津义说,演讲之后,外界对李克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对问题的认识很深刻,分析精辟,也提出了经济治理的方案、措施。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后期,他的讲话对提振企业家们的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京报记者高美
【你不知道的瑞士】
瑞士:最爱公投的国家
瑞士军刀,瑞士雪山,瑞士手表……瑞士,这个国土面积仅有3个北京大、人口只有821万的欧洲国家,多年来一直拥有比其国土面积要大得多的国际声名。
瑞士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以来一直奉行中立政策,就连联合国也是到2002年才正式加入。尽管如此,瑞士实行“全民皆兵”政策,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
瑞士由3个主要语言及文化区组成,分别是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而后加入了罗曼什语区,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这四种。瑞士并未形成单一民族及语言的国家,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则来自于共同的历史背景及价值观,因此有瑞士人戏谑称:“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瑞士的国家元首有7位:联邦委员会全体成员集体作为国家元首,委员会的7名委员还分任7个部的部长。联邦主席则由联邦委员会七名委员轮任,对外代表瑞士,任期一年。
瑞士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爱公投的国家。瑞士实行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权利很大,国家的大事小情,常常交给全体公民投票公决。上至国家的外交政策,下到瑞士国民的最低工资,瑞士人拿不准的事情,总是交给公投来决定。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