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 本土"阿尔法"活跃在生产线

07.04.2016  19:09
摘要 记者从合肥市经信委获悉,今年,合肥将大力支持企业技改,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设备投资的奖补最高可达20%。

  还记得上个月初那场火爆全世界的“人机大赛”吗?谷歌的“阿尔法围棋”在与人类围棋代表、韩国队高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五番棋对抗中完胜,人工智能的惊人实力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今天,合肥也勇往直前。

  记者从合肥市经信委获悉,今年,合肥将大力支持企业技改,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设备投资的奖补最高可达20%。

  工厂

  本土“阿尔法”活跃在一线

  两米多高的机器人左右旋转,上下翻飞,生产线上陪伴它们的只有阵阵电弧光芒和残留的火花。在机器人的周围,自动运输车沿着既定线路来回穿梭,助力焊接机器人运输汽车车架和各种生产工料。偌大的厂房里,你很难找到一个工人。这里的主角属于机器人,它们匆忙地执行各自的任务,犹如外科医生般,对着尚未成型的车架,仔细地点焊、铆接。

  “除了工作能力强,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也很稳定。”合肥某汽车制造厂负责人张涛表示,机器人“不会闹脾气”、“不会请病假”,一旦投产后生产效率非常稳定,而人工作业因年龄、作业熟练度、劳动量、劳动持续时间及个人情绪等因素均会造成效率低下且管理难度大,此外,还要面临人员流失等“闹心”事儿。

  在合肥,大量的本土“阿尔法”活跃在生产一线,搬运、焊接甚至为病人做手术。另一方面,随着合肥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国家试点、多个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未来越来越多的本土“阿尔法”将在这里“诞生”。

  “机器人焊接外观美观度较好,工艺一致性非常高,残次率极低,而人工作业的焊接美观度相对较低,执行工艺要求的随意性也相对较大,品质波动幅度大,且残次高。”张涛称。

  “就日常投入而言,机器人的寿命可长达15年,每2年保养一次,更换线束、润滑油等费用平均每月不到1200元,而一个点焊作业人员工资和福利按现在月薪7000元计算,在同等效率下,用4名作业人员每月需2.8万元。”张涛计算称。

  产业

  机器人在合肥已成规模效应

  “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合肥依托京东方在肥平板产业的迅速发展,引入欣奕华、通彩自动化等专业搬运机器人企业,引入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可以在京东方公司生产线上应用,大大缩短了使用方与供应方的距离。”合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合肥正在促进转型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已建立新产品应用联盟和数个一对多的科研实验室,大大提升研发机构的产业化效率,推动合肥机器人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化效应。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已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机器人产业是合肥智能制造产业中发展重点,近年来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得到迅速发展。下一步市经信委将积极协助相关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相关重点企业的发展。

  其中,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合肥已明确将工业机器人设定为首要支持方向,并将依托巨一自动化、欣奕华、井松自动化、雄鹰自动化等企业,开发面向汽车、电子、智能电网等行业发展需求的工业机器人;依托装甲兵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发展再制造智能装备;突破高压传动、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高效减速器、伺服驱动器以及微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

  此外,合肥市经信委主任李海鹰透露,合肥还将重点发展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测试机器人、涂胶机器人等,并开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作业中的集成应用。目前合肥已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30多家,形成了产业集群,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政府

  奖补最高可达20%

  经信委方面表示,从今年起,合肥将利用三年时间,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尤其是提升工业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绿色化水平。“会拿出扶持资金,支持企业技改,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设备投资的奖补最高可达20%。”

  此次的“行动计划”包括,支持扩产增效、推动智能化改造、加快技术创新、引导绿色发展等几项重点任务,为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新引擎”。

  其中,将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从生产线、生产车间等局部智能化改造向整个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拓展,深入实施“万千百”(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车间、百家智能工厂)创新工程,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行动,到2018年累计建成6000条数字化生产线、600间数字化车间和60家智能工厂。

  按照规划,到2018年,合肥将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4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占工业投资比重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接近六成;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0%。

来源: 合肥晚报     作者: 谷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