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助力黄山农业现代化 《黄山日报》
02.05.2015 17:38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近年来,我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发展黄山特色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以助农增收为核心,立足资源优势、突出黄山特色,扎实推进农机化发展,机械化的“触手”遍及我市种植、茶叶、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富民支柱产业,在黄山的青山绿水间谱写了一曲“兴机、富民、强农”的农机发展新乐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成立了市级农机化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不同方面助力农机化发展,同时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在政府支持下,各级农机、农业、环保、科技、财政等部门围绕油菜机收、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茶叶采摘、茶园中耕等薄弱环节,密切技术和项目协作,研究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制定作业规范,指导项目编报和研发推广新机具,形成推进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全市各区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两级每年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积极推进秸秆禁烧综合利用。黟县等区县在粮油生产机械方面,采取叠加补贴,单机最高奖补达到60%,补贴范围涵盖粮油生产全过程;歙县对茶叶加工流水线补助达30%。
如何结合黄山实际发展适应山区农业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一直是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探索的课题。多年来,市农机部门以茶叶、菊花等山特产品加工为突破口,结合不同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农时,坚持现场会、明白纸、进村入户、田间课堂等大众推广方式,与主流媒体、新型媒介推广相结合,采取网上晒、媒体讲、主动送等形式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和新机具。
市农机部门每年召开茶叶清洁化生产、茶树修剪、茶叶机采、茶园中耕、油菜机收、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菊花山核桃烘制加工等现场会,邀请农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及农机大户参加,切实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推广的作用。目前,我市茶产业在基本实现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同时,向茶园管理、采摘、储藏、保鲜等全程机械化推进;菊花、竹笋、山核桃、食用菌等山特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稻机耕、机收,油菜免耕机开沟等技术在适宜作业区基本普及。
山区特色产业规模小,适宜特色产业需要的技术机械更少。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市农机部门通过政府引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机技术人员、农机生产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每年投入科技研发经费上千万元,先后成功研发黄山毛峰、滴水香、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生产流水线,填补了国内空白;黄山贡菊、竹笋、山核桃、食用菌等烘制加工企业和农机技术人员,自力更生,积极开展山区特色机具研发。5年来,全市农机领域共获得部省市科技成果18项,各类专利110余项,谢裕大公司牵头研发的“黄山毛峰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及设备”荣获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至2014年底,全市农机化总动力达80.6万千瓦,拖拉机达18893台。粮油生产装备开始向大功率、高性能、一体化方向发展。茶叶、菊花等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机具达13.9万台;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流水线从无到有,目前达到90余条。山特产品加工机械由小单机、小成套向清洁化、自动化流水线发展。
与此同时,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机管理、技术和服务三支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开展“百万农机手培训”活动。依托市县农机校班和农广校平台的资源优势,结合新型职业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技能鉴定,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农机操作、机具修理、农产品加工、电子销售等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手把手、心贴心,成效十分明显,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有“机”化水平的稳步增长,大大推进了黄山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水稻机耕率达95.5%、机收率达78%、机械秸秆还田率达52.7%;油菜免耕机开沟直播率超70%;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5%以上,菊花烘制、山核桃加工等山特产品初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不仅显著减少生产成本,加快了我市劳动力的转移,而且环保节能,生态效益明显。据统计,全市每年新增更新近万台茶叶初加工机械,热源由柴薪改为煤、电,仅此一项,全市每年减少木材砍伐量近4万立方。秸秆还田、新型植保机械如杀虫灯等环保机具的投入,极大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良好环境孕育的黄山有机农产品让黄山农民增收更增效。(摘自:黄山日报 15-04-29)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02.05.2015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