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安徽广播网12月7日消息(记者:孙成、通讯员:范智)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民生工程以来,我省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和财政奖补“两手发力”、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受益群众积极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工程建设。
12月4号,在庐江县盛桥镇许桥村当家塘——贲岗塘的兴修现场,近十台挖掘机正在挥舞着巨大的手臂把塘底的土挖到塘埂上,几台推土机也正在忙着平整塘底。承包这口当家塘进行水产养殖的农户欧邦道说,这口当家塘年久失修,蓄水能力已十分有限。“这个塘张不住什么水,这个涵子也不行。这次村里跟镇上给我来解决,把这个塘重新兴修,跟我商量,我们拿一部分,政策给一部分。”
盛桥镇副镇长张安东告诉记者,欧邦道所说的“自己拿一部分,政策给一部分”就是以政府主导投入带动受益群众投入小型水利工程改造的积极性。“这口塘大概花20万左右,他自己筹两万元,剩下的是我们各级政府奖补资金。”
在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一条投资90多万元,长度1200米的圩堤加固工程,也是通过群众筹资、政府奖补的方式,得以提前开工。
码头村党支部书记郝红权:“因为国家还(奖)补一点,群众筹的都不多,大头还是国家拿的,心里还是畅快的。”
针对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薄弱的状况,2013年10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以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为重点推进改造提升。随即,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列为省民生工程,《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护改革实施办法》,《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办法》等各项配套政策相继出台。
资金投入是工程建设的前提。为了尊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益属性,我省坚持政府主导,将农村水利建设作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市县财政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韦金宝:“从投入机制上来设计,政府一定要主导,我们现在提出来,政府补一半。”
韦金宝说,除了政府投入,我省还在省级层面上,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7类支农涉水项目资金,用于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比如说今年,某个县,500口塘的任务,那么一半是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另一半通过财政奖补来完成。”
针对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新形势,我省还通过“项目带动、财政奖补、鼓励自建、先干后补”的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参与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仅去年4月到今年4月的年度投资规模中,民间资本就达到了28.1亿元,接近全省小型水利工程投资总额的30%。
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有效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截至11月25号,今年4月份以来全省新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投资69.4亿元、占计划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