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天局地仍有暴雨

28.07.2014  11:57

    昨天的合肥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从中午11时开始,以长江路为分割线,北城区暴雨大作,而南城区却基本无降水。不到两个小时的暴雨也让省城东北城区特别是瑶海区的市民经历了一次“冰与火”的考验,大雨带来凉爽,也带来大面积内涝和交通瘫痪。“呆在车上看海”成为昨天合肥一道让人无奈的风景线。

  【官方通报】

  城区多座下穿桥“沦陷”

  昨天上午11时,合肥市区突降暴雨。截至13时,瑶海区站点降雨量105mm、新站区站点降雨量100mm、李府站点降雨量72mm。“其中,11时-12时,新站区96.5mm、瑶海区站83mm、李府65mm,达大暴雨量级。 ”据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此轮大暴雨来势急、雨量大,瑶海区、新站区和老城区出现了多个积水点。包括马鞍山路与南一环下穿桥、当涂路铁路立交、长江东大街与东一环下穿桥、当涂北路铁路立交、长江东大街铁路立交出现积水,并影响交通;瑶海区郎溪路与临泉路交口、东二环与北二环交口、明光路与南一环路交口、明光路与胜利路交口、新蚌埠路与临泉路交口、新站区瑶海东路路面也出现临时积水。另外,瑶海区地势低洼小区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内涝。

  【未来天气】

  未来三天省城仍多雷雨天气

  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三天省城仍然多短时的雷雨天气,市民出行需要多加防范。而在全省范围,今天白天:江北多云,局部有短时雷阵雨;江南多云有时阴天,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全省偏东风3级,雷雨时阵风8级。明晨最低气温:淮北:22-24℃;淮河以南:23-25℃。明天最高气温:淮北:32-34℃;淮河以南:31-33℃。

  【暴雨来由】

  三大原因造成强降水出现

  据巢湖路气象观测点观测,该区域一小时降水量达到了81.7毫米,降水强度之大,十分罕见。为何省城会毫无征兆下起暴雨?气象专家分析,这场暴雨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

  首先是省城最近处在了副热带高压的边缘,这导致大气层结处在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其次,到了午后,气温开始升高,下层的热空气和上层的冷空气对流加强,另外加上最近省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十分充沛,这几个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这场强降水出现。

  【预报难题】

  短时局地强降水预报仍是难题

  据气象部门介绍,这种强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局地性特别强,据观测,省城的西部和南部基本上没有降水,滨湖观测点观测到的降水量仅有0.1毫米。

  27日11时20分,合肥市气象台发布了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在11时45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但气象专家告诉记者,这种局地性强降水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想要提前几个小时预报省城具体某地某时要出现暴雨,这预报起来难度很大,中小尺度天气的预报在国际上都是一个气象难题。

  主要涝点

  地点:东二环与北二环交口

  十字路口三面积水

  这个东北城区最大道路枢纽交口成最严重内涝点之一。其中,交口东侧积水严重,十几辆车被泡在水里。一位尼桑车主汪先生称,当时他把车子停在银领时代家园小区门口慢车道上,办个事回来发现积水已淹到了车把手,此后,他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积水淹没车顶。据银领时代家园小区居民称,“保守估计,小区台阶下面的快车道积水有一米多深”。而在交口南侧,东二环铁路桥下出现近400米的积水区域,南北方向车辆无法通过。北侧积水退得很快,但被泡坏的车辆堵住路口,通行受阻。

  地点:东一环长江东大街下穿桥

  下穿桥积水吞了27辆车

  作为三里街附近的交通枢纽,东一环长江东大街下穿桥遇到大雨,经常出现内涝。昨天的桥洞下成为驾驶员的噩梦。记者昨在现场发现,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共有27辆车“漂”在一处。一位公交司机称,当时水势上升,车子熄火后,一车乘客都被困在车内,好在经过有序疏散,没造成严重后果。此后,消防人员将车内人员救出。直到昨天傍晚,该下穿桥积水仍未完全退去。

  地点:东二环路新安江路下穿桥

  积水超1.5米下穿桥被迫封闭

  东二环新安江路下穿桥积水深度超过1.5米,被迫封闭,下穿桥内护栏全部倒伏。东二环路上有众多大客车、大货车通行,下穿桥封闭后,边上的匝道由于限高不能通过,全部停在路上停摆,东二环被堵得严严实实,一些能从匝道里通行的小轿车,也被夹在牌车堆里动弹不得。排水办工作人员和车辆正在现场进行排水。直到下午4时许,下穿桥内的积水才基本被排尽,道路恢复通行。

  地点:站前路周边及安徽大市场

  批发市场内涝大量衣帽鞋子被泡

  昨天火车站周边到处是涝点和堵点。站前路与铜陵路交口东侧积水路面超过300米,甚至满溢到东北角的安徽大市场服贸批发市场内,商户大量衣帽、鞋子被泡在水里。敬亭山路到全椒路路段积水也很严重。在积水最深处,几辆轿车轮子已全部泡在水中。另外,在客运总站附近也有不少车辆抛锚,影响车站周边交通达两个小时,交警甚至赤脚上阵指挥交通。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