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林学会组织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承担完成的“长瓣短柱茶双系杂交子代优良无性系选育”、“浙江红花油茶主要性状变异规律研究及其高含油率和高油酸种质创制”、“茶油加工过程中品质和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以及“厚朴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繁育系统及濒危机制研究”等4项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
专家委员会通过听取项目组汇报、审查项目资料并经现场质询,充分肯定上述4项成果在浙江省木本油料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及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一致认为,研究成果的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长瓣短柱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高效配置技术研究”项目,首次开展了长瓣短柱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双系与多系种植园配置技术研究,选出了7个高产无性系,年产油量达51~128kg/亩,并提出了双系园、新一代混系园等无性系优化组配造林方式,丰富和完善了油茶栽培理论,对油茶育种和丰产栽培具有重要价值,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浙江红花油茶主要性状变异规律及良种选育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开展浙江红花油茶重要经济性状变异规律研究,筛选优质高产的种质材料,初选优树234 株,收集保存优良种质资源103份,并在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国内首个资源最为丰富的种质库;研发无性扩繁技术,在金华、青田、衢江、庆元、仙居、常山建立无性系试验林和推广造林共6处,面积1680亩,累计培育种苗400万株。选育的优质高产浙江红花油茶油用、观赏兼用品种,填补了高海拔区域油茶栽培区良种空白,对推进油茶产业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茶油加工过程中品质和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针对茶油加工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产业技术升级为目标,开展了原料采收、采后处理、加工方式、精炼加工助剂及饼粕质量等茶油加工质量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关键控制技术研究,掌握了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构建了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了有机茶油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15600亩,加工生产线4条,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1项,参加制定行业标准1项。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控制等有机管理技术在4家企业得到了示范推广,年产有机茶油848吨,经济效益达1亿元以上。
“厚朴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厚朴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开展了厚朴全分布区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繁育系统及种子萌发的光敏性特征等方面研究,收集和保存了11个省区42个种源200多个家系,制定了林业行业标准《厚朴栽培技术规程》(LY/T2122-2013),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圃、种源试验林共700亩,示范基地6450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浙江省林业厅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