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外包产业转型 打造合肥内陆开放高地

21.05.2015  17:59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合肥市建设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使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全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

  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合肥市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先行区。但是与大连、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在企业规模及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8月,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加强研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服务外包企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只有加大企业的科研投入力度,才能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从政府方面出发,政府应该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发挥在资金和政策等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创新骨干企业,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培育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从企业自身方面出发,企业要增强创新的意识,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实现自我提升。要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尽可能地拓宽融资渠道,争取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必须合理有效地使用研发投入,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提高研发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拓宽技术创新渠道,完善技术创新方式。目前,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自主研发、与企业合作、技术引进、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方面还有很大潜力。为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合作。从横向合作而言,成熟型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联合开发、深入合作等方式加强服务外包企业的接包能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能力,争做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的领头羊;纵向合作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人才培养输送和技术研发协议,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健全信息沟通渠道。据调查,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认为创新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基础创新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渠道,企业并不能总是率先采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因此,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创新人员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创新能动性,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在研发、产出和销售部门之间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使得企业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及时根据信息变化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或规划;要重视新技术的引进,既可以节省自主研发成本,又能快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新产品利润率,提升创新产出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从投入,经过研发、生产、销售直到收回成本、赚取商业利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中间不仅仅会受到企业自身的影响,也会受到其所处的环境、政策的影响,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甚或无法获得有效的经济效益,这势必会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动性。因此,企业应该提升创新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对创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保障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加强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同时,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作出调整,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

 

  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商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创新成果能否获利很大一部分在于企业的营销体系是否完善。一方面,服务外包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较为薄弱,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研发过程,造成了对市场营销环节的忽视;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直接导致了企业承接国际外包能力不强,凭借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承接国外的大项目,且发包方对企业产品和技术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应形成联盟,组团进行接单,然后将承接的项目进行分解,再由各个企业协作完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人才结构矛盾。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于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加大对研发科技人才的培养。从政府角度出发,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培养、吸收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研发科技人才,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培养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创新型人才,形成高校专业对口人才供给和服务外包企业人才需求的均衡;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企业要形成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机制,对企业的专业技术型人员进行定期并且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