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年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65个 完成投资1700多亿元

23.01.2015  13:44
核心提示: 1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安徽省自2011年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65个,累计完成投资1745.8亿元,入园企业9935家,吸纳就业人员36.35万人。

1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安徽省自2011年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65个,累计完成投资1745.8亿元,入园企业9935家,吸纳就业人员36.35万人。

据统计,2014年,65家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921.4亿元,同比增长69.3%,完成税收67.8亿元。

9个集聚区营业收入超50亿元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即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引导相关服务业企业合理有效集中,进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

经过三年努力,目前安徽省已有现代物流园20个,信息软件园3个,研发创意园5个,文化 旅游 园21个,服务外包产业园3个,中央商务区8个,金融服务业5个。

其中营业收入达50亿元以上的共有9个,分别是 合肥 市瑶海区中小金融机构创新园、合肥市包河区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蚌埠市商贸物流园、阜阳汽贸物流园、阜阳华源医药产业物流园、六安市城南物流中心、马鞍山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聚集区、芜湖市镜湖区总部经济聚集区、芜湖市镜湖区中央商务区。

规划先行,政策扶持

安徽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工业集聚地和交通枢纽,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中央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描绘了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随后,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在服务业发展规划中也对集聚区建设作了定位,并制定了专业规划。

2010年,安徽省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明确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集聚区发展,凡是入驻集聚区的企业,可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享受的水、电、气等价格政策。集聚区内的项目可优先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各地市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给予服务业集聚区更大的支持力度。

此外,各地服务业集聚区还着重突出主导产业。合肥市动漫产业发展基地自2012年2月开园以来,以动漫制作、网络游戏、数字虚拟技术应用、影视制作和数字出版等为支撑的动漫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年均增速超过70%,实现产值由0.5亿元增加到26.5亿元。入驻企业数由26家增加到172家。

宿州中国鞋产业城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制鞋业良好的基础,和广东新濠畔集团等一大批制鞋业龙头企业入驻的契机,全力打造鞋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新、 教育 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

2015年将再发展20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通过几年的培育建设,65家集聚区内企业“扎堆”,产业集群发展凸显,有24家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了100家以上。

下一步,安徽省发改委将细化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条件。针对不同业态的集聚区特征、规模和条件区别对待,以促进各类型服务业集聚区规范、快速发展。

强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组织管理。深入推进各级、各部门对集聚区建设组织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集聚区动态考核管理,继续推进集聚区认定申报,2015年再发展20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布局发展养老服务、家庭服务、体育健康等 生活 性服务业集聚区。

加大集聚区建设支持力度。加大省服务业引导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好省发改委对集聚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对服务业集聚区内的项目优先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和省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和省服务业引导资金,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国债专项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