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生态农业

28.05.2014  23:41

      农业本就源于自然,“生态”可谓是其既有之魂,生态农业的勃兴,是农业的必然归宿。“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οικοs,原意指“”或“栖息地”。农业的“”就在于“生态”!

      生态农业将农业置于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永续发展。

      回归自然,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农业,必然对于一切自然生物持有“敬畏”之心,具有天然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人类自身对于人类生命存在、生命尊严、人生定位、人生价值、生命活动诸问题的关切、思考,并由此追求生命自由、超越生命痛苦。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在孔子看来,“”即是“爱人”。所以有人说“儒学即仁学”,由“”及“”。孔子从当时殉葬的陶俑木偶中,感受到了一种无视生命的血腥,便深恶痛绝地斥责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生命意识”不仅仅是对于“”的关爱,推而广之,对于一切生命都施以“”。在此方面,释道思想中更为突出些。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同时,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另外,“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太平经》)可见,天地万物由“”这一生命本体化生而来,各种生命体的表现形式虽不相同,然“一切有形,皆含道性”,本质归一,即是“”。所以,不同生命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皆一物”。

      佛教思想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质上是同一的。所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古尊宿语录》卷九)。面对众生,“一切佛法,慈悲为大”,“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视“大慈大悲”为佛法之本,在具体佛规中“不杀生”列为佛法戒律的第一条,而且宣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在释道者看来,一切生命皆是生命,对待生命,只有“慈悲为怀”!

      这种“生命意识”,由古代先贤传播张扬,浸淫积淀,于文化生活中予以多样表现,吟咏出一曲曲“生命”之歌。其中农业文化中,更是因天生与自然相关的优势,成为“生命”之歌的主旋律。

      一曲《牧牛词》这样吟唱: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

      明代诗人高启长期隐居吴淞,常与农夫、渔樵交游。诗中牧童“拈笛”“唱歌”,“南陇东冈”,与牛相伴;“牛劳牛饥”,惺惺相惜。牧童与牛相濡以沫,共得其乐。

      另一宋代诗人张耒直接摹写农家菜园:

      荒园秋露瘦韭叶,色茂春菘甘胜蕨。

      人言佛见为下箸,芼炙烹羹更滋滑。

      其余琐屑皆可口,芜菁脆肥台葅辣。

      藏鞭雏笋纤玉露,映叶乳笳浓黛抹。

      已残枸杞只留枾,晚种莴苣初生甲。

      (《秋蔬》)

      韭叶、春菘、蕨、芜菁、台葅、雏笋、乳茄、枸杞、莴苣等近十种蔬菜,形态各异,浓妆素裹,绿肥红瘦,味甘滋滑,可谓宋人舌尖的体验!

      诗中的牧牛、菜蔬,有生命,有生趣,受到人的欣赏呵护,与牧童农人一同栖居,其生命存在受到重视、生命活动得以表现、生命价值获得肯定。

      “苹果的生命,也是木村的生命

      一位叫木村秋则的日本果农坚持几十年无农药栽培苹果的故事,时下广为传播,他的故事被写成一本书《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还被拍成电影《奇迹苹果》。

      “一个切成两半的苹果,放了两年都不腐烂,只如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这就是木村的奇迹苹果,不施农药、不用肥料,却广受日本人的青睐,据说木村的苹果多被日本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重要来宾。日本东京一家高档法国餐厅里总是人满为患,要预约用餐起码得等半年,而这里的招牌菜就是“木村的苹果汤”。

      木村与他的苹果,不是普通意义上种养出售的功利关系,木村视苹果为与己相同的另一生命体,而且,木村与苹果,同病相怜,休戚与共,结成一对生命共同体。

      木村这样和他的苹果交流:

      “我是靠种苹果生活的,我之所以这么穷困,是因为我让苹果痛苦,是我在折磨这些苹果。

      “让你们这么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不结果实也无所谓,千万不要死去。

      “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在苹果开花的第一年,悲欣交集的木村带着酒来到苹果园,相邀果树,对饮酬酢……

      木村与果园里的其他生物,同样存有一种默契的关系:

      木村的果园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世界,各种微生物、蚯蚓、蚂蟥、蝴蝶、飞虫……宛如一个生态植物园。他还种植了大量的黄豆,改善果园土壤中氮肥的含量,让地面下的微生物变得丰富起来。

      木村认为:“没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他要恢复重建一个原生态环境,让苹果树自己坚强起来,抵御害虫的侵袭,而不是求助于农药化肥。

      无独有偶,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的和他的团队所做的有机生态农庄建设,可谓异曲同工。据资料,蒋高明的生态农场土壤里的重金属基本是零,农产品没有重金属超标问题,更没有农药残留。山鸡、燕子、蜻蜓、刺猬、青蛙、蛤蟆、蛇、蜜蜂、螳螂、瓢虫、屎壳郎等等久违的物种,重新回到了农田。生态果园里,20厘米土层之内,1立方米土壤有2000多条蚯蚓,而其他相邻农民地里只有0-50条。数据显示,生态农场的土壤有机质从0.7恢复到接近2%。地力恢复后,农场的试验田已于2011年,由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吨粮田。(见朱德泉《生态农庄:“美国太远,来蒋家庄吧!”》,大众网)

      木村的奇迹苹果出名后,日本很多评论说:那是富含“生命”的苹果。它不仅仅是苹果的生命,也是木村的生命。

      木村的果园一角,竖着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警告虫子!如果你们继续在此肆虐,我将使用烈性农药!

      一个“”字,蕴含了木村对一切生物之生命的敬畏!

      Save the cows!

      著名农业学家、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扬•杜威•范德普勒格,曾就不同农业模式下奶业生产中奶牛的命运予以观照:

      在企业农业模式下,因其主要建立在信贷、工业投入、技术等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基础之上,通过扩大规模而进行持续扩张,农业生产高度专门化并完全面向市场,生产目标集中在利润的创造上,依靠现有的可用资源来生产更大的附加值。为此,以奶牛企业农场为例,选择高产的荷斯坦奶牛,在头两年加大奶牛的生产能力,追求非常高的产奶量,但是之后产量会逐渐减少,奶牛可能在第三年或第四年被淘汰或者取代。由于生产压力大而导致奶牛产生乳腺、生殖和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更加重了它们的淘汰趋势。在逐利的企业农业眼中,奶牛,业已被贬低为一种“丢弃型”产品(throwaway product)。

      而通常一头奶牛会在畜栏里生活10 ~ 12年,有些奶牛生产周期甚至可达15 ~ 17年。企业农业对奶牛生产周期的压缩,造成了多方面的退化:奶牛变得更加脆弱;肥料的质量也在退化,有机肥变成了对土壤生物和土壤肥力十分有害的废弃物;牛奶也在退化,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癌作用)含量在逐渐下降,有用的微生物菌群越来越多地被过滤掉,脂肪被均质化,进而诱发肥胖。(参见扬•杜威•范德普勒格《新小农阶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在小农农业模式下,以生态资源的持久利用为基础,旨在保护和改善农民生计,以多功能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生产目的是服务市场以及满足家庭与农场再生产的需要。小农农业生产,充满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生产置于自然之上(健康持续),更节约型(环保),精心照料奶牛等农业对象,不会强制它们过度生产,量力而出;更不会将之随意丢弃。在小农农业心目中,大自然、农业对象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之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和共生关系。

      有一段网上流传甚广的视频,拍摄的是德国莱茵贝格“解救奶牛俱乐部”(“Save the cows in Rhein-Berg”),放归一家农场中不能再生产的奶牛回到大自然的场面:

      牛圈的栏门打开了,二十几头牛缓缓从门口走出,它们步履缓慢,对这种放行,或许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慢慢地脚步开始快了起来,开始顺着路走下去,走向不远处的原野……在进入原野的一霎,领头的牛还是犹豫了一下,似乎再次确认发生的状况,以免误判。然而它们还是瞬间就继续前行了——奔向大自然!

      最令人惊奇感动的一幕出现了:这些被圈在农场里生产了许多年、如今终获自由的牛,在自由的原野上,欢快地奔跑、率性的撒欢、悠然的踱步,用脚掌感触着原野泥土的松软、用脖子摩挲着青草的柔韧……

      农场主和他的孩子们,看着陪伴他们多年的牛,如此自由快乐,一脸的幸福和激动!

      渴望生命!是人和牛共有的诉求。在这一刻,牛和人,相互参证了生命的意义。牛,因人的放归而获得生命快乐;人,因牛的生存而赢得生命提升!

      Save the cows!其实是拯救人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徽农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来源:安徽农网  作者:文孟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