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百年月饼老店“裕昌祥”阔别两年再开炉

09.08.2016  15:13

  庞军和爱人耿艳在包装新出炉的月饼。

   中安在线讯 据阜阳新闻网报道,“百年老店裕昌祥(月饼)定于8月8号(农历七月初六)开始生产,欢迎新老客户前来惠顾。地址:原店址向南500米路东。”7月26日,“裕昌祥”新掌柜庞军,向几百个微信好友群发了这条信息。

  这条简洁明了的微信背后,却是庞家走过的最不平坦的两年。今年,在这个百年老店封炉两年后,再次开炉,让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也让惦记着“裕昌祥”月饼的老主顾,能再次品尝记忆中的老味道。

  坎坷:这两年,“裕昌祥”遇事不少

  8月1日这天,百年老店“裕昌祥”的牌子,再次出现在阜城北关。

  过往的老邻居、老主顾看到招牌,总会问上一句“开门了,什么时候开始做月饼?有什么馅的?

  “不好意思,8月8号才开始做,12号正式开业,现在还没有月饼。”庞军和爱人耿艳向顾客解释。

  两年来,庞军家经历了很多事。老店拆迁,老掌柜庞广义去世,老掌柜大儿子庞军的岳父岳母去世,庞军本人的腰椎、颈椎先后做手术,至今还有几块钢板留在体内……

  因为身体和店面选址等问题,2015年秋,庞军未做月饼,这也是这家百年老店连续两年未开炉的原因。

  手术后的庞军,腰不能太累,脑供血也不足,不几天就会出现一次症状,“半边身子不能动,要吊水才能快点好过来”。

  今年,承担着“裕昌祥”传承使命的庞军,决定排除一切困难,要让老主顾吃上他家的月饼。

  开炉:庞家一直在努力

  做月饼,得有场地。庞军找了很多地方,但都不中意。

  最后,庞军在老店南500米处,租了一间40来平方米的小门面。

  在寻找门面的同时,庞军根据月饼馅原料上市的时间,进行备料。

  4月熬制樱桃馅料,采购绿豆、红枣等,在乡下的亲戚家,用地锅熬制……

  “不少人劝我买加工好的馅料,能省很多事。但我坚持要自己加工,这样才能保证品质。”庞军说。

  8月8日,“裕昌祥”开始做月饼的日子。庞军和耿艳早上6点10分来到店里,开始调制月饼馅料。

  第一天,庞军做的是“裕昌祥”传统月饼的代表——五仁月饼。

  6点后,学徒们来到店里,庞军亲自和面,示范给学徒看,面粉在蜂蜜、植物油等调和下,经庞军的手来回揉,慢慢变成柔软的面团。

  10点钟,店里来了一位老主顾,78岁的侯少华。老人要订今年的头炉月饼。

  老人说,他自小生活在老北关,吃“裕昌祥”月饼70多年了。几十年来,“裕昌祥”月饼一直是传统的老味道。前两年中秋没有吃上“裕昌祥”的月饼,总觉得少了什么。所以今年要早点订,先吃为快。

  11点整,头炉月饼出炉。传统月饼特有的香甜味,从小店弥漫到解放北大街上。

  庞军切开一块一斤重的大月饼,请顾客和邻居品尝。

  “刚出炉,还是热的,味道真好。”“皮脆馅香,还是原来的味道。”……众人赞不绝口。

  传承:虽苦累,但会坚守下去

  今年初,一家外地食品企业看中庞军的手艺,要高薪聘请他去做技术指导。庞军不为所动,坚持要把“裕昌祥”老招牌再打起来。

  庞军说,传统月饼要靠手工制作,从馅料的准备到月饼用纸包装出售,全部用手工,店里唯一现代化一点的设备,就是那台用了20多年的电烤炉。

  熬制馅料是费时费力的环节。以熬制豆沙馅为例,先要采购上好的绿豆,清理杂质、浸泡、煮熟、去皮、熬制等。

  庞军说,熬制环节是最难最累的。一大锅豆沙,要用木铲不停地翻两个小时,稍微翻慢一点,就会焦糊,一锅豆沙就全废了。因此,熬制馅料,不但要技术过硬,还要有力气。

  基于此,多少年来在“裕昌祥”当过学徒的人不少,但大多都没有坚持下来。

  今年,庞军新收了两个90后学徒,一个是他二叔的孙子,一个是耿艳的外甥。

  在庞军的示范指点下,两个从未揉过面的小伙子,开始在大案子上揉面。虽然他们手法笨拙,但庞军看来,年轻人愿意学老手艺,已属难得。

  操作间不能用风扇,临时租的房子也没法装空调……庞军担心两个学徒坚持不下去。

  庞军的儿子庞旭正读大三,现在也想做月饼了。暑假期间,庞旭也到乡下帮父亲熬制馅料,在热腾腾的馅料锅前,干活很卖力。

  庞军希望儿子能学好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等还原的门面建设好了,就换一个大烤炉,扩大生产规模,把“裕昌祥”传承发展好。

  “我今年40多岁,再干20来年,然后儿子接下来干。”庞军说,目前他已把制作月饼的各个环节拍成影像,为传统月饼的传承积累资料。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方松高 曹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