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4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与一季度相比,工业增速持平,消费、财政等指标增速加快,投资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稳中有进。 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2.57亿元,同比增长8.8%,与一季度持平,但高出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比一季度提升1位。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传统产业依然低迷,新兴产业增势强劲。1-4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5.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5%;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20.04亿元,增长15.5%,高出全省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6.24亿元,增长40.3%,高出全省2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二是工业增值税下降,工业用电增势较好。1-4月,全市工业增值税4.5 亿元,同比下降3.1%,居全省10位;受去年同期基数较小影响,1-4月,全市工业用电量9.73亿千瓦时,增长6.4%,高于全省2.1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阜阳、亳州4.3和3.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三是县区增长较好,园区分化明显。1-4月,四县一区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居第一的是泗县,增长10.3%;四个市管园区增速差距较大,增速较高的高新区增长383.0%,增速较低的市经开区,下降13.3%。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74.85亿元,同比增长15.0%,居全省第4位,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位次比一季度下滑2位。其中,工业投资144.14亿元,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位次由一季度居全省第8位下滑到第10位;房地产开发投资59.25亿元,增长9.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位次由一季度居全省第10位提高到第9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加快。1-4月,第一产业投资6.04亿元,下降25.9%;第二产业投资147.8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投资120.96亿元,增长28.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3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看,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49.56亿元,增长94.1%,拉动投资增长24.5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稳步增长。 1-4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79.98亿元,增长12.5%,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从城乡消费看,城镇市场78.98亿元,增长12.5%;乡村市场1.00亿元,增长10.0 %,城镇消费占比达到98.8%。
(四)进出口总额下降。 1-4月,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12991万美元,同比下降20.7%,比一季度回落39.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其中,出口总额10396万美元,下降24.3%,比一季度回落44.6个百分点,由一季度居全省第2位下滑到第13位;进口总额2594万美元,下降2.2%,居全省第5位。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居全省第8位。
(五)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1-4月,全市财政收入47.42亿元,增长12.9%,比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41亿元,增长16.8%,居全省第2位。财政运行主要特点:一是营业税增收明显。受营改增翘尾影响,1-4月,全市营业税完成10.23亿元,增收3.08亿元,增长43.1%,对税收的增量贡献率达109.6%;二是三产税收增长较好。1-4月份,全市三产税收20.59亿元,同比增长20.5%,占税收比重57.6%,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1-4月,全市财政支出93.08亿元,同比增长15.7%,居全省第9位。其中,民生支出78.63亿元,增长13.3%,占财政支出的84.5%,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六)金融运行平稳。 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6.01亿元,同比增长16.1%,比3月末提高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其中,城乡居民住户存款余额1101.74亿元,同比增长11.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6.77亿元,同比增长19.7%,比3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1-4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和娱乐、和医疗保健分别上涨4.2%、2.6%和5.2%,比一季度回落0.7、0.3和0.6个百分点;但畜肉类价格涨幅达到17.3%,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
二、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运行困难较多。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虽保持上扬态势,位次呈现逐月提升,但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仍然较多。一是传统行业依然低迷。截止4月底,煤炭行业已连续22个月下降,并且降幅呈扩大趋势,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2011年的19.5%下降到2015年的4.2%;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最高的农副食品加工业,1-4月下降0.5%。二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持续下降。1-4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73亿元,同比下降6.8%,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9个百分点。三是外需仍然偏弱,部分工业企业出口下降。1-4月,全市出口下降24.3%,比一季度回落44.6个百分点,降幅深于全省21.3个百分点。其中安徽雪龙纤维有限公司、安徽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宿州市东大木业等重点出口企业均呈现下降,影响其产能发挥。
(二)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低。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推进,项目业主观望情绪浓厚,全市制造业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增速较低。1-4月,全市制造业投资122.5亿元,同比下降1.2%,低于全省9.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206.8亿元,同比仅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自筹资金下降21.2%。
(三)调转促任务仍然艰巨。 一是产业层次低。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21.7:41.0:37.3,农业占比居全省第2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主导产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二是城镇化水平低。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38.73%,低于全省11.8个百分点。三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2013年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0.3%,2014年为79.6%,2015年为78.6%,今年1-4月,已降到72.2%,我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四是当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工业增势可喜,但两新产业的规模依然偏小、总量依然偏低,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拉动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释放。
总体上看,1-4月全市经济运行平稳,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下一阶段,我市应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4105”行动计划,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还应加大统计工作力度,加强农林牧渔服务业统计监测,进一步提高农林牧渔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