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绿省份”释放生态红利

26.06.2015  19:26

   核心阅读
  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被誉为“最绿省份”。“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让福建再肩重任。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落户福建,不仅在于福建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生态系统,更因为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宝贵成就和经验。”福建省发改委主任魏克良表示,从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到率先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国务院《若干意见》赋予福建先行先试方面的政策多达12条。“这是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肯定,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标志着福建的生态省建设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迎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
  事实上,福建的生态之路,15年前便已启程。
   从生态省到示范区,十五年坚持呵护“最绿省份”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0年,当福建经济奔跑的步伐因人均耕地全国最少、自然灾害交替频发、传统工业污染严重受阻时,当时的福建省领导立足省情,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态省”战略构想。
  就此启动的生态建设步伐再无停歇——2002年,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开启了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步伐;2010年,福建以实施“四绿”工程为主导,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核心理念……
  一组数字见证福建的生态建设成绩单:森林覆盖率达65.95%,持续保持全国首位,被誉为“最绿省份”;2013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135个常规水质监测断面整体水质为优,9个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4%;2013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584吨标准煤/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3%。
   从制度保障到市场参与,全方位筑牢生态屏障
  福建长汀县庵杰乡涵前村,碧水如镜的汀江蜿蜒穿过。“我们村里的污水没有直排,都是经过处理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清澈的河水得益于村里修建的污水处理站,全村2000余人的生活污水,都在这里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处理,最后成为清泉排出。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是全国最早试水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2003年起,福建先后在九龙江、闽江、敖江等流域探索生态利益共享、治理共担的补偿机制,至2014年,全省累计投入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约29.88亿元。
  福建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针对“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等长期以来制约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走在全国前列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正是福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
  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对划定的4290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实行应保尽保;率先在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全省林权登记发证率达98.97%,森林综合保险参保率超90%;全面实行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河长制”,所在地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河段长……
  制度建设不断“添绿”,考核体系随之改了“考题”。
  福州市下辖的永泰县生态良好,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永泰在全省率先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永泰县委书记林强说。
  为了强化“绿色导向”,福建努力探索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2014年8月,福建宣布取消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目前,福建已将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划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近1/3的陆域面积规划为省级生态功能区。
  政府考核指挥棒变绿了,市场力量参与同样愈发全面。福建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6月,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先行在造纸、水泥、合成革与人造革、建筑陶瓷、火电、合成氨、平板玻璃等8个行业试点,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市场调节下,环境有价,资源有偿的理念成为大势所趋。
   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全社会共享绿色福利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不求竭泽而渔的经济,也不求缘木求鱼的生态,福建让老百姓更加直接地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
  “保护生态不是靠喊出来的,要下决心肯‘出血’、敢‘割肉’”。
  肯“出血”就是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生态建设。2011—2013年,省级财政在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投入超过63亿元;2014年,福建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在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保护、宜居环境建设、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投入共计44.35亿元。
  敢“割肉”就是为了保护生态,对落后的老项目要下决心关停淘汰或改造升级。铁观音之乡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500多家石材厂,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每年减少税收过亿元,却为茶产业做优做强做大辟出了更广阔的空间;厦门市集美区海滨一个规划占地4.9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园,因阻隔美人山至海边的生态廊道被叫停……目前,福建省级产业项目储备库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到近90%。
  生态优势正日益转化为支撑福建发展的经济优势。
  “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困难。”福建省发改委主任魏克良说,例如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布局加快,节能减排降碳压力日益加大,同时生态系统仍较脆弱,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以及近岸海域污染问题仍较突出。“今后工作中,福建将以健全制度体系为重点,通过不断探索新机制、采取新举措妥善加以解决,努力构建绿色布局、树立绿色导向、实现绿色转型、共享绿色福利。”(记者  钟自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