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安徽之最】新中国第一个火车车轮在马钢诞生
1964年7月29号,新中国第一个国产辗钢整体火车车轮在马钢诞生,从而结束了中国只能用“洋轮、洋箍”的历史,当年的《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予以报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马钢车轮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明星产品”。安徽台记者赵书生、马鞍山台记者程玲报道:
在新中国第一条火车车轮生产线所在地——马钢热轧分厂车轮生产现场,记者看到,一件件火红的“钢饼”被轧制成锃亮的火车车轮。
正在现场组织生产的马钢热轧分厂作业长苏庆介绍说,目前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这几天生产的都是出口产品,每天的产量大约在一千件左右。
苏庆介绍: “这条生产线的产品是出口美国通用公司的机车轮。这里曾经也是新中国第一条车轮轮箍生产线,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目前可以生产世界一流的重载车轮、高速车轮和地铁车轮,产品不仅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出口到美国、德国、俄罗斯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车轮轮箍。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一代伟人邓小平一锤定音,将共和国的第一个车轮轮箍厂选定在我省马鞍山。
1964年7月29号,马钢成功轧制出我国第一个直径840毫米的辗钢整体车轮,至此,中国火车只能使用“洋轮、洋箍”的历史宣告结束。当年10月11号,《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执行自力更生方针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新建车轮轮箍厂正式投入生产”为标题,报道了这一盛况。
在马钢工作了近40年的职工张庆自豪地说,当年,中央还将马钢车轮轮箍厂的建成,同大庆油田投产、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和原子弹爆炸一起,作为我国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四大成就向世人宣布,震惊了海内外。
张庆:“(录音)作为中国人来讲,马钢第一个轮箍是中国的争气轮箍。马钢在五十多年的车轮发展史上,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马钢车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不仅真实记录了中国车轮从依赖进口受“洋气”、到自力更生扬眉吐气、再到成为世界一流的风雨历程,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速度。
从当初的“毛坯车轮”到成品车轮,再到1998年获得AI认证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以及后来打入欧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市场,马钢车轮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冲出国门,并以享誉世界的品质铸造了中国创造的“金色名片”。 马钢股份公司轮轴事业部研发部副部长鲁松:“(录音)经过一代一代车轮人的努力奋斗,马钢车轮打破了进口车轮的垄断,不光是品种数量在增长,市场辐射越来越广阔,世界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显示出我们技术上、质量控制上,销售业绩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中国铁路车轮行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马钢紧跟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构建起国内领先的“冶炼、轮、轴、对、架、修配”等完整轨道交通产业链,成为世界一流的铁路车轮制造基地,可按世界任何一种车轮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如今的马钢车轮已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名牌”产品。
马钢股份公司轮轴事业部研发部长张磊:“(录音)马钢车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以生产全谱系的车轮,就是机车轮、货车轮、客车轮、动车轮、包括弹性车轮,在世界上整个车轮制造行业,应该处在第二、第三名这个水平。”
[ 编辑: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