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廉治家
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了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诀,“尚廉、尚谦、尚劳”三致祥为核心的家教家风,使之世代子孙从中受益,尤其值得后人借鉴。
重俭朴。曾国藩出身农家,俭朴习性跟随他始终。他自己所珍重的,也希望子孙能珍重。他在家书中写道:“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家传八字诀中,崇俭之意渗透其中。日常生活中,要求妻子欧阳夫人带领女儿、媳妇每日纺纱若干两,每年须做布鞋若干双;要求新媳妇进门,不管出身何门第,须下厨房熟悉家务;在出行上,要求家人不得借侯府之家摆阔气,“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据曾国藩小女回忆,她十几岁时随母到两江总督府,下边穿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父亲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指责她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赶快换掉,她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可见曾国藩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他虽远在军中,但通过查看家里寄来的鞋袜、衣服、干菜等,时刻检验俭朴家风,家人不敢丝毫怠慢。
重力行。曾国藩从不讲究吃,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时人以曾氏吃饭简单,每食仅菜一品,谐称为“一品宰相”。布袍鞋袜,多系夫人、媳妇所做。30岁时,曾制一件缎马褂,以后每年只在喜庆日穿,珍藏三十年,不曾另行制备。住所尚简,府中仆从少之又少,帷幔等什物质地一律以简约为准。在京城上朝,不坐一品官轿,只坐普通的蓝呢轿子。中年曾有吸烟和下围棋两样嗜好,后来硬是把水烟壶打碎,彻底戒掉了烟瘾。曾国藩后辈力行家教家风,以简养俭,以俭养廉,以廉明志,为世人作出了较好的榜样。曾纪泽为曾国藩长子,爱好广泛,经学、乐律、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无不兼顾,一生勤奋好学,廉洁从政,成为了清末著名外交官。曾纪耀为曾国藩次女,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谦虚俭朴,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与家人和睦相处,广得社会赞赏。
重耕读。曾国藩把“且耕且读”作为立家之基、发家之道。视敛民财、谋名利、扰公差为损家败业之举,要求即使家境宽裕,家人也应勤耕种、好读书,只有自食其力、自求上进,才能力保代代兴旺。一是不置良田美宅。湘军收复南京后,曾国藩听说九弟国荃在家大肆置田建宅,非常生气,在信中以严厉的口吻进行了责备。他说:“良田美宅,来人指摘,弟当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实不小,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贵,谋田庐以贻子孙,岂非过计哉。” 当得知欧阳夫人背地里在娘家置田后,他批评夫人不明大义,“求澄侯弟将五马冲田产为我设法出脱。”同治五年,欧阳夫人回湘乡建成新居,名曰富厚堂,花了七千串铜钱,对此,曾国藩撰信:“余平生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此后,曾国藩从未在此住过。二是不许家人以名牟利。同治三年秋,17岁的曾纪鸿要在长沙参加乡试。此时正当金陵克复,曾氏家族如日中天,曾国藩深恐儿子不懂事,在乡试期间依仗家势营私,遂写信告诫家人:“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须自知。”半个月后又再次写信,重申“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三是不许家人参与地方公事。曾国藩一再告诫家人不干扰公事,并授之与地方官相处之法:“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抵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不许家人借他的名声牟利,不许家人参与地方公事,告诫子孙自强自立,不尚做官经商,正是他关心爱护家人、替子孙后代着想。
自曾国藩起,曾氏家族代有美才,后辈大多留学海外,以科研专家、学者教授居多,依凭重俭朴、重力行、重耕读的严谨家风,为世人树立了良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