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暮年“编外交警”让乡村道路更安全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母担忧,安全行车的话装进儿的兜……”。这是一首在黄山脍炙人口的交通安全歌谣,创作和演唱这首歌谣的人并不是当今流行乐坛的歌星,而是当地群众公认的本土“明星”——孙承佑老人。孙大爷退休前是黄山市科委电影放映队的队长,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被黄山交警聘为了当地的交通安全义务宣传员。他不仅自己创作交通安全歌谣,而且每次义务放映电影前,总是习惯性用略带沙哑的嗓音,精神抖擞地唱上一遍,提醒大家铭记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他的歌谣响彻山区,传遍村落。
退休老教师程东白,是黄山徽州区岩寺镇罗田村人。程老师虽已77岁高龄,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虽已退休,仍心系校园,关爱下一代。自1996年起,程老师就主动承担起护送小学生过马路的重任。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天中午和下午学校放学的时候,程老师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前的马路上,戴着红袖章、手持小喇叭,高喊“司机同志辛苦啦,请给学生让条道”,帮助带领同学们安全有序地通过马路。慈祥的老人,认真工作的劲头,吸引过往的司机、家长和路人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10年来,该村路段没有发生一起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老人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孩子们的“守护神”。
“老人退休不退色,志为山区交通安全献余热。”——如今,由退休人员担任“编外交警”义务宣传交通安全、劝导文明交通的队伍越发壮大,这样的工作模式已成为黄山交警,乃至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交通安全社会面宣传工作的特色亮点和重要抓手。
安徽,华东腹地,襟江近海,文化多元,5000多万农业人口,6200万亩耕地,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农村道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大力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公共安全组织体系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负责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不断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省、市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深化工作部署,积极协调文明办、宣传、交通、司法、安监、教育等部门,以“法制下乡”、“文化下乡”、“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载体,推动交通安全进乡村,让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安全、更美丽。
为有效缓解警力不足问题,各地公安交警部门结合农村道路特点和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充分发挥退休人员退休不退色的热情,将其聘为交通安全宣传员和文明交通劝导员。他们结合宣传对象的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以及地区风俗习惯,用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交通安全,普及安全知识,讲解与农村群众切身安全息息相关的驾驶摩托车、微型面包车等车辆出行的注意事项,宣传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每一个宣传员就是一个广播站,每一个劝导员就是一个“编外交警”,教育一小片,影响一大片,人人关注文明交通、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既有效弥补了农村警力不足这块短板,也探索出了一条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新路子。
在此基础上,合肥市肥西县作为国家级平安畅通县,加大基础投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探索建立了“1+3+5”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即:建立一个体系,夯实农村交管队伍建设;健全三项机制,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狠抓五项工作,破解农村交通管理工作难点,实现交通事故四项指标连续3年大幅下降,在建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组建由镇协管员、村(街)信息员、村民组安监员组成的“三大员”队伍,明确了“有人管、管什么、按章管”,不断延伸农村交通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的触角,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自2012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亡人交通事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入暮年的他们,既是退休老人,也是“编外交警”,他们用爱心、责任和担当,让乡村道路更安全。□马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