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留守儿童期盼更多关爱(图)
每年暑假,农村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校外生活等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他们过一个快乐健康的暑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伸出援手——
近日,含山县姚庙乡石婆大欧村,退休教师欧澄裁正在教村里的留守儿童唱儿歌。田斌峰/摄
7月23日,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30多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我的梦,中国梦”主题绘画比赛活动,通过绘画来描绘心中的梦想和美丽的家园。 李志翠、葛宜年/摄
每逢暑假,城市里的孩子们大多能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着丰富快乐的假期生活,有的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有的与家人一起外出旅游。然而,对于许多同龄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暑假生活并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父母远在外地打工,有的如“候鸟”一样奔向四方,有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相伴。日前,记者来到含山县走访了部分留守儿童,一起去分享他们假期的期盼与梦想。
让留守儿童暑期不孤单
7月22日下午,记者走进陶厂镇顾庄村,村里的小道上看不见人。两边多数都是装修一新的小楼,可胡传琳的家还是平房。胡传琳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家里客厅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几乎每学期都能拿到。学习优秀、懂事乖巧是奶奶余迪兰对胡传琳的评价。
胡传琳少言寡语,十分羞涩。奶奶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两人四五点钟就起床,奶奶打扫卫生,孙女写作业,上午同村的刘梦瑶姐弟俩会过来一起玩玩。村里多数的小伙伴都去外地与父母团聚了,留下来的孩子只有他们3人,暑假显得很孤单,除了玩些简单的游戏,看电视机里的动画片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含山县妇联副主席周昌英告诉记者,含山县有儿童6万多名,其中留守儿童超过2万名,约占33%。放暑假后,约有六、七成的留守儿童去了父母身边,留下来的孩子就更加孤独,因为连平时玩的小伙伴都很少。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不孤单,将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胡传琳的堂姐和堂弟平时也和她一样,由奶奶照顾,但两人一放暑假,一个去了北京,一个去了西安。胡传琳说起在北京做早点的父母时,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奶奶说,她父母今年才去北京,没有条件接她去,走亲戚成了她暑期最开心的事。现在她最盼望的是开学,开学小伙伴们都回来了,就能一起去她家里写作业、打羽毛球、做游戏。
含山县妇联主席吕修年说,由于农村的孩子们居住比较分散,不少地方缺少供孩子暑期玩乐的文化娱乐设施。近年来,县妇联争取13万元资金,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基础设施建设,把各乡镇的留守儿童活动室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儿童乐园。对于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只能依托村委会、农家书屋等,建立留守儿童活动站,定期把活动室的图书和体育器材送到各村。各活动室还与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互动对接,实现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共享、图书和体育器材共享,共同举办一些活动,使活动室成为留守儿童的暑期乐园。
7月24日上午,环峰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内热闹非常,县妇联、文化馆在这里开展“快乐留守一路同行”——暑期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县供电局、交警大队的工作人员和环峰三小的老师们,给留守儿童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及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课。省级传承人周昌发和民间艺人金成自、刁筠枝等,为留守儿童们开展了“含山民间扎彩”和“含山吹糖人”等非遗手工制作课。在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们的配合下,52名留守儿童一边学习,一边动手扎制小动物,拿着形态栩栩如生、好看又好吃的各色糖人,高兴极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