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找路”突围同质化
用户尝试用手机控制智能打印设备。本报记者 陈 静摄
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智能硬件正在成为传统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谷歌眼镜引发的智能硬件热潮方兴未艾。来自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国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包括艾瑞咨询在内的分析机构更乐观地表示,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传统家居行业相结合,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有望在短期内突破千亿元大关。
智能硬件被寄予引领消费升级的巨大期望,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智能硬件成为传统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从行业应用的垂直层面看,智能硬件将为各行业提供约3万亿元的发展红利。
智能硬件也被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方向。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此前表示,为了更好地构建“互联网+”的发展和创业创新环境,工信部将出台“智能硬件行动计划”等相关促进措施。
然而梦想和现实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从目前来看,智能硬件炒热的只是概念。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张晖坦言:“智能硬件主要集中在健康和家居,虽然产品数量非常多,但是同质化比较严重,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比较少,产品功能比较单一,数据共享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智能硬件厂商应如何突围,又如何在差异化竞争中寻找合力?
小众产品有“蓝海”
进行差异化竞争,最直接的思路就是通过小众产品寻找到新的蓝海。同时,还要捕捉到细分用户的精准诉求
“白菜价手机、白菜价手环、白菜价电视,简称智能产品老三样。”电子商务平台科通芯城CEO康敬伟说得颇为诙谐,“虽然从单一产品来说,有些做得不错,但都没有真正玩出新花样,时下很多企业都在追逐智能硬件市场的风口,想做最先‘飞起来的猪’,但并没有想得更远”。
进行差异化竞争,最直接的思路就是通过小众产品寻找到新的蓝海,比如用户意料之外的智能自行车。
今年7月,由久邦数码创始人张近东联合创立的700Bike便一口气发布了旗下4款城市自行车,售价2499元起,接下来乐视体育则在8月份推出了其劲趣品牌旗下超级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