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热高温导致沿淮淮北出现旱情

02.08.2016  20:43

   中安在线讯 7月20日以来,安徽出现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总体呈现高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强等特点。受前期降水偏少和近期高温天气影响,安徽沿淮淮北旱象露头并逐步发展,其中沿淮中部及淮北东部为中等气象干旱,局地重旱。

   高温范围广

  7月20日起沿江江南出现高温天气,随后高温范围不断扩大,至23日,全省普遍出现35℃以上高温,并延续至今。7月23日-8月1日,每天都有60个以上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35℃,其中以30日高温范围最广,该日超过35℃、37℃和39℃的市县数分别为78个、64个和12个,影响面积分别达13.96、11.94和0.9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00%、86%和7%。

   持续时间长

  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沿淮及淮河以南超过10天,其中沿江江南中东部在12天以上,有14个市县达13天。青阳和宁国23-31日连续9天最高气温超过38℃,仅次于2013年(13天)和1966年(10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第三长。

   高温强度强

  极端最高气温沿淮淮北及大别山区36.1~38.0℃,淮河以南大部38.0~39.8℃,其中江南中北部及合肥、霍山、全椒和天长等地超过39.0℃。截至8月1日,此次高温过程共有20个市县极端最高气温超过39℃,最高石台39.8℃(7月30日)。枞阳(39.5℃)、和县(38.9℃)极端最高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7月第一位。

  根据安徽省高温过程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全省近9成市县高温强度为4级(较强)及以上,其中有49个市县高温强度达5级(最强)

   沿淮淮北出现气象干旱

  受前期降水偏少和近期高温天气影响,安徽沿淮淮北旱象露头并逐步发展。8月1日监测结果显示:沿淮淮北大部出现轻等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沿淮中部及淮北东部为中旱,局地重旱。与21日相比,气象干旱范围扩大,干旱程度逐渐加重。(记者 赵波)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