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春耕春管第一仗 夺取午季丰收开门红 埇桥区释放出春耕生产强烈信号
节日喜庆的气氛还未完全消散,全国产粮大区——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务农”的人们早已开始忙绿,“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为服务春耕生产,埇桥区农委,科技、科协、农机、工商等部门抢前抓早,及时出台2016年粮食增产计划,积极开展小麦春季田管督导和技术指导,推动春耕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粮食生产十三连丰。
制定田管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农委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区当前生产实际,埇桥区农委制定了在田作物春季田间管理工作方案,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各项田管措施落到实处,为夏季粮食生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技术指导。目前全区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一、二类苗比例占92%,大于去年及常年同期,但部分地块群体偏大,旺苗比例偏高。因此,埇桥区根据省农委有关方案要求及时有效的做好“四情”监测工作。全区128名技术人员抓住当前天气有利时机,迅速进村入户,对所“包服”的村,调查苗情,指导农户科学进行春季田管。截止2月底共进行集中培训65场次,召开现场会38场次、召开广播会26场次,把全区小麦春管工作推向高潮。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今年小麦春季病虫草害防控按照绿色模式攻关技术要求,开展了绿色防控。防治时间2月底-3月初,小麦返青到拔节前。化除化控。冬前没有开展除草、杂草密度大的麦田加强草害的防治。冬前没有开展化控的旺长田块要及早开展化控,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亩,对水40公斤茎叶喷雾。追施返青肥。对于三类苗和部分二类苗及时追施返青肥(亩施尿素5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及早谋划小麦赤霉病防治。到3月底将投资750万元,招标采购小麦“一喷三防”药剂,用于防治全区220.96万亩小麦赤霉病及蚜虫。同时筹集355万元项目资金,采用奖补的形式,对购置先进植保机械、化肥追施机械、包衣机、播种机的新型主体进行补助,推进植保、土肥、种子等新型装备推广应用。
早春设施蔬菜基本完成定植。截止目前,全区10万亩早春设施蔬菜基本完成秧苗定植。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实行品种更新,不断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二是合理安排茬口,增加花色品种,做好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提质增效,确保市场供应,避免个别品种上市期过于集中造成市场积压,影响农民积极性。三是优化设施结构,扩大日光温室面积,大棚提档升级,增加避雨遮阴栽培面积,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高产量和效益。
加强市场管理。根据省、市春季农资市场打假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在全区扎实开展春季农资管理工作。突出重点,狠抓农资打假治理。开展春季种子市场大检查,重点打击制售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明确责任,强化组织保障。根据实际需要,区农委系统建立组织、技术保障体系,负责春管及春耕备耕工作。农委及推广中心负责指导乡镇,全区成立三个小组。明确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的村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建立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组织技术保障,强化春管春种指导。截止目前,全区小麦追施返青肥面积8万亩;小麦化除化控面积120万亩;纹枯病防治面积60万亩;红蜘蛛防治面积30万亩。
一年之计在于春,埇桥区释放出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做到思想、组织、措施、物资、技术“五到位”,切实抓好宣传活动,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坚决打好春管春耕第一仗,夺取夏粮夏油“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