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中的淮军提督府

26.12.2014  15:38
 

        在肥东撮镇西郊的一片旷野中,有一所老房子孤零零地在风雨中屹立。它曾经是淮军提督李洪文的故居,而今古人已逝,雕梁犹在。

        淮军老将领李洪文

        当地老百姓习惯把这所老房子叫做“淮军提督府”,其实它不是正式的官府,而只是因为这里出过一个淮军的提督——李洪文。如果不是对淮军文化深有研究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因为李洪文去世较早,否则一定是和张树声、刘铭传、刘秉璋、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等声名赫赫的淮军将领齐名。即使这样,李洪文在淮军的历史上也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淮军的前身是地方团练,最初由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将合肥地区的团练组织起来,阻击太平军和捻军,并有小胜。随后李鸿章招募淮军,李洪文在淮军初创之时就加入亲兵营,当时的亲兵营由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统领。清同治元年,李洪文追随李鹤章赶赴苏沪进击太平军,参加了青浦、南汇、金山、川沙、太仓、江阴、无锡、常州等攻城之战。

        据李洪文的直系后人李承质先生说,当年在攻打太仓的过程中,太平军一方诈降,在骗得淮军的信任后,在淮军进城的时候又偷袭淮军,虽然对淮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但是最终还是被剿灭了。而在这场战争中李洪文也受伤不轻,一直未能完全康复,为日后的早亡埋下了隐患。

        同治三年九月十一日三品封典,李洪文被封总兵。在苏沪战役结束后,清政府任命李鹤章为甘凉道,而李洪文就受到曾国藩的举荐,任“剿捻”总办饷。当时的捻军是太平天国后又一支反清武装力量,湘军、淮军、清兵三军合击围剿,李洪文就相当于总后勤部长了。之后为了剿捻,三军转战皖鄂豫鲁苏五省,战况激烈,长途奔袭,终于导致李洪文积劳成疾,加上以前的旧伤复发,于同治八年在营中病故。

        在庐州府志中有关于李洪文的记载:“李洪文,合肥人,随甘凉道李鹤章充当亲兵正营哨官,在军奋勇克复太仓、无锡受伤,由蓝翎把总保至两江补用副将,嗣剿平任赖各捻股转战五省,懋著勋劳提总兵加一品封典。

        李洪文病故后被清政府追赠提督衔,从一品,兵部按提督衔抚恤。在当时,李鸿章是一品大员,而李洪文这个从一品的武官,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可能随后也是一名封疆大吏了。

        父子两人皆出自淮军

        李洪文的父亲李良弼也是淮军的将领。父子两代皆为淮军,这在当时的淮军中不是什么稀罕事。合肥是当年太平军重点攻击战略要地,太平军在合肥地区与官军及各团练拉锯战中,法度不严,给合肥人带来巨大灾难,这里有许多无辜百姓被太平军所杀或所逼迫自杀,这都极度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播下仇视的种子。所以后来组建淮军,很多都是父子、兄弟同上沙场,不仅仅是为了立功受赏,更多的是为了报仇雪耻,所以历史上淮军往往能以少胜多,大败太平军。

        家族性、地方性是淮军的根本基础,李洪文父子两人同赴上海参战,共同为了家国而上战场,洒热血,由于作战勇猛,父亲是淮军振威将军,官居五品,儿子是提督,从一品。李鸿章的长子李天钺曾经专撰李洪文事略,都记录在李氏一族的家谱中。李洪文在跟随李鹤章攻打太平军的过程中,李洪文“或先登,或陷阵,活斩俘”,总是冲锋陷阵,“扫荡纵横无日不在,炮石危险中公无恙。”说明当时的李洪文敢打敢拼,凭着那么一股勇力在万军丛中建立了自己的军功。

        而在李氏宗谱中有民国期间曾任国务总理的李经羲专为李良弼写的传记:“以忠厚传其家,公性浑朴与人五断匕,亦不苟言笑治生,尚勤俭致中。教子有节度,常勉以循分尽职。”父以子贵,由于李洪文的关系,李良弼也获得了封赏,父子两代人皆为淮军将领,而且同住一宅,成为淮军中的佳话。

        李承质先生说,现在对于李洪文的关注不大,主要是由于他英年早逝。在他生前已经是从一品的武官了,如果能够继续在任上有所建树,一个实职的总督是跑不了的,像刘铭传、张树声一样。如果李洪文多活十几年,绝对是淮军的一线人物,父子两人均为淮军,对于淮军有过重大贡献,并且身受淮军“老大”李鸿章的赏识,说不定就是个封疆大吏了。

        百年古宅话沧桑

        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据李承质先生介绍,这栋老房子始建于道光十三年,在房屋的大梁上曾经刻有建造时间。李承质先生翻查了合肥的所有史料考证,这所“提督府”是现存最老的建筑了。明教寺和城隍庙等老建筑起始的建造时间更久,但是都在太平天国的兵祸中被焚毁,现在的都是后建的。因此,几百年的时间赋予这种老房子厚重的历史价值。

        据李承质先生介绍,原本的老房子是四进的,可是现在只剩下第一进的堂屋和两边的厢房。在房间里还摆放着很多古董家具,岁月的刻刀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刻痕。李先生说,“很多家具都是很稀有的,在别的地方都看不到,有几件家具比李府里面的还好,很艰难才保存下来的。”至于后面三进的房子,李承质先生说,那是在1960年左右,因为镇上要铺设电线、电话线,缺少木料,于是就把那几个房子拆了,把木料都做成了电线杆。在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保护意识,为了需要,什么都能拆,连李洪文原来的坟墓都毁掉了。

        李洪文原来的坟墓在老宅附近不远的地方,据李先生所指,走几步就到了。他说那墓小时候见过,“修得很高大、很漂亮,比李鸿章家的还高,站在上面,天气好的时候都能看得见巢湖!那种气派,让人一看就是做大官的。”后来被人都挖出来了,大棺套小棺,一层层棺椁,还有很多陪葬品。后来这些木料什么的都被做成了粪桶,因为生产队需要。

        对李承质先生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一所房子,还是从小以来一个大家族生活的回忆,更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每一块砖瓦,每一个雕刻,都是有价值的,道不尽的沧桑在其中。

上图:淮军提督李洪文后裔李承质在展示相关资料 右图:当年前后四进的提督府只剩下多次翻修的几间房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