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小暑心清和 风定池莲自在香
编者按:“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伴随着阵阵热浪,我们迎来了小暑节气。“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各地逐渐进入全年气温最高期,“三伏天”的序幕徐徐拉开。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盛夏时节,养生要先“静心”。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快来读一读!
一、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正如谚语所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二、小暑习俗知多少?
“食新”迎丰收:
旧时有小暑“食新”迎丰收的习俗,小暑过后,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还可以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头伏饺子,二伏面”
伏天民谚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说。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人晒衣裳龙晒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这天,寺庙里也要拿经书出来晒,俗称“晒经”。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
三、小暑要“养心”
1.心静自然凉
"少动多静"
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夏不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2.夏令之补,黄鳝为首
夏天是吃黄鳝进行温补的好时候。民间素有“夏令之补,黄鳝为首”,“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谚语。夏天湿气较重,对寒性、虚性、湿性的人尤为不利。此时吃补气的黄鳝,与传统医学“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达到改善不良体质、冬病夏治的效果。
3.“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有人将小暑节气的饮食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此三花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叶也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
四、且读消夏诗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日
【宋】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