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5日报名 首次仅面向体制外招录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郝孟佳 林露)昨天,国家公务员局发布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15日起开始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定于11月29日举行,此次计划招录2.7万余人,较之去年的2.2万余人多了约5000人,意味着这次的招录人数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公告称,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国考”变脸 首次仅面向体制外招录
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16年度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首次仅面向体制外人员进行招录。这是因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现已打通了体制内的招录渠道,中直机关每年5月份会有一次公务员遴选,同时还会进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
有关部门明确,从今年起仅通过遴选招录基层机关的在职公务员,“国考”不再承担为中直机关选拔基层公务员的职能,使基层公务员明确了什么能考、什么不能考,降低了无效报考率;也把数以千计的在职类职位完全留给了社会考生,使社会考生的通过率空前增大。
据介绍,“双通道”的分离使得招考目标人群更明确,有利于引导考生的报考取向更有针对性。以往中央机关在招录在职人员中对生源类别不加区分,除公安痕迹鉴定等特殊岗位限定具备相关职位工作经验之外,多数招录在职人员的职位,公务员与非公务员均可报考。由于大量考生取向趋同,不仅使得需要基层经验的在职岗位报考通道拥挤不堪,也因为职位区分度不高、考生与职位匹配不精确而增大了报考失败几率,使众多考生备尝挫败感。
中公教育公考专家张成认为,在国考示范下,分别招考的制度安排势必向省级以下延伸,“省考”中也有望不再招录基层公务员,而是通过遴选来选拔,这对两类潜在报考者事实上都是利好,每类考生都排除了一批对手,报考渠道更畅通。而对于社会考生来说,更是排除了众多具有公务员经验的强劲竞争对手,可谓天降福音。
双通道分离可避免“虹吸效应”
中公教育公考专家通过对公告的分析发现,2016国考招录政策最为显著的变化是,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而在此之前,仅仅是限制服务期限不满2年的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这一变化可称之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遴选”和“公考”两大公务员录用渠道从此泾渭分明,体制内的在职公务员和体制外的应届、社会考生在考试中不会再狭路相逢。
“双通道”的确立和分开,使得不同类别的考生报考渠道更畅通,也能避免中央机关和中心城市对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人才的“虹吸效应”,使公务员队伍结构更加均衡合理。
单独招考基层公务员有利于避免层级和地域之间的人才“虹吸效应”。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往高层机关和发达地区、中心城市走,造成越需要人的地方越留不住人,这种“虹吸效应”对于基层机关工作开展和地区发展十分不利。而通过这次国考新规,锁定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渠道后,可使公务员在单位相对稳定地长期工作。
中公教育公考专家认为,分别招录也有利于在职人员在现有的工作地点和岗位上沉得下去、潜得下来,获得适应高层机关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让今后的报考选择更加精确与从容。在职人员通过公务员考试改变工作环境、实现自身价值的意愿是强烈的,有时也失之急切,对职位的选择“饥不择食”,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与国家的人才导向相悖,其最终结果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公务员工资改革为基层公务员招录助力
中公教育公考专家认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部分机关系统处于退休高峰期,许多机关单位也正面临着“换血”,急需新生力量的“注入”。同时县、乡等基层单位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又急需人才,为了增加国家的人才储备,才促成了这次国考同比大幅扩招约5000人的情况。
据悉,201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或将多达770万,根据国内一项针对11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公务员仍然是应届毕业生择业的第一方向。
此外,去年9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有关部门也曾透露,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将面临改革,方向将是缩小地区差距、形成合理的地区之间工资关系,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同时,公务员工资分配上将更加注意向基层倾斜。对于想成为公务员一员,而又被网上“公务员工资低”的舆论影响的考生,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不仅如此,这次的国考招录政策也规定,市(地)级以下职位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相对地方公务员招录,国考职位与招录人数较多,考生的选择余地较大,且总体而言,国家公务员的待遇比地方要好一些,晋升机制也相对完善。鉴于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国考扩招无疑给应届生和一部分想进入体制内的社会在职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