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既有秀丽迷人、变化万千的自然山水风光,又有源远流长、别具魅力的历史人文景观。建设中的国家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成为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
1.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
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原称作黟山,因传说黄帝在此地炼丹,因而易名黄山。黄山坐落在安徽省南部。山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划入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有名之峰72座,其中莲花峰最高,天都峰最险,光明顶最平旷,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黄山四季皆美,步步有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被誉为黄山“五绝”。黄山的魅力,还在于其变幻多姿,神奇莫测。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可谓人间仙境,是旅游、度假的黄金去处。古人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与自然遗产。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一起,已成为中华锦绣河山的象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
2.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村位于黟县东南,建于距今970余年的北宋元丰年间,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美称。村中300多幢建筑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修建,保存完好的有民居124幢、祠堂3幢,被国外一些建筑专家誉为“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建筑风格上徽派特色浓郁,砖、木、石三雕艺术精湛,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宏村居黟县西北角,离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是汪姓聚居之地。它是仿牛的形状设计建造的村落。登高俯瞰,西头雷岗宛若牛头;村口两棵参天大树,恰似牛角;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整体上呈卧牛形状,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有名。该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村民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整体构思十分精妙,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西递、宏村于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佛教胜地——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南部青阳县境内,以佛教文化和绮丽的自然景观驰名中外,有“莲花佛国”之誉。山有99峰,以天台、莲花、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据古书记载,唐朝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高僧金乔觉在此苦行修炼,99岁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王菩萨,九华山即成为地藏王道场,从此香火兴盛,渐成佛教圣地。九华山现在有寺庙90多座,佛像6000多尊,还存在着奇特的肉身现象。所谓肉身,就是指僧尼圆寂后,尸体没有腐烂而保持为“木乃伊”的状态。目前已发现14具肉身,其成因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在九华山保存完好的2000余件文物中,唐代贝叶经、明万历版大藏经、明代血经等百件文物为稀世珍宝。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4.名山秀水
道教胜地齐云山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胜地之一,又称白岳,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由齐云、白岳、岐山、万寿等9座山峰所组成。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因有“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一说,而谓之“齐云”。齐云山以幽、丽、奇、险著称,主要风景集中于一天门经罗汉洞至太素宫之间。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峰、岩、洞、石等赤如丹砂,灿若红霞,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士,因而留下碑碣石刻数以千计,现尚存570多件。
南天一柱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高度达1751米,天柱山因主峰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2011年9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风光,雄秀兼备,分为梅城、野寨、玉镜、马祖、东关、飞来、主峰八个风景区。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曾封天柱山为“南岳”。天柱山有很多文物古迹,全国重点寺庙三祖寺是佛教禅宗三祖立化处,为著名古刹。山下还有新石器时期“薛家冈古文化”遗址。近年来开发的“天柱养生旅游”,吸引大批欧洲特别是俄罗斯游客来天柱山休闲度假。
蔚然深秀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琅琊山曲径通幽,密林秀石,“望之蔚然而深秀”,自然风景十分优美,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有始建于唐代的全国重点保护寺庙琅琊寺,以及宋代的醉翁亭、丰乐亭等古建筑群。历史上的名人如欧阳修、辛弃疾等,曾相继在滁州做官,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传世之作。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难以数计,留下摩崖碑刻数百处。
美丽丰饶巢湖
巢湖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市,因湖呈鸟巢状,故名。湖水面积近80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水面广阔,能蓄能灌,流入巢湖的河汊主要有柘皋河、南淝河、丰乐河、杭埠河、兆河等。巢湖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虾,其中银鱼、虾米、螃蟹为驰名中外的珍品。巢湖素以优美绮丽的风光而闻名。巢湖南岸银屏山,在悬崖上生长着一簇野生牡丹,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花”,据县志记载已有300余年历史,堪称天下一绝。巢湖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的半汤温泉,因两股清泉一冷一热,故称半汤。温泉清澈,内含30多种活性元素,泉水对50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是疗养胜地。
皖南翡翠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黄山北麓,九华山东南。湖面8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太平湖深藏于皖南山区的重峦叠嶂之中,四周青山环绕,峡谷幽美静谧,由于在万山丛中蓄水成湖,更别具一番特色,是“黄山脚下的翡翠”。其湖光山色,自然天成。十余处湖心小岛,星星点点,使景观变幻莫测。随着太平湖大桥的建成,黄山北大门索道启用,太平湖已成为黄山、九华山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画廊新安江
歙县境内的练江、渐江在浦口交汇后称新安江。新安江上接黄山,下连千岛湖,穿行于深山幽谷之间,千回百折,峰峦叠嶂,水天一色,呈现出一幅幅变幻优美的山水画卷,被誉为江南“山水画廊”。新安江以水清,潭、滩多而著称。无论春夏秋冬,水都清澈见底。休宁县境内的冰潭被称为“新安第一潭”,歙县境内的漳潭、绵潭、瀹潭是著名的水果“三潭枇杷”的产地。
4.名城古迹
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位于黄山南麓,山环水绕,风光秀丽。从古至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如国画大师黄宾虹、教育家陶行知等。新安画派、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版画、徽派雕刻、徽派园林等,在全国独树一帜。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以及竹木砖石“四雕”,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盆景等都显示了“文化之邦”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歙县文物古迹众多,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数量之多,构造之精,被誉为“古代建筑三绝”。现在,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就有570余处,其中著名的有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等。
历史文化名城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远在商代亳州就是成汤故都,是一座具有3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上古时期中原文化发祥地之一。
亳州人杰地灵,载入《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的名人就有近百个。如一代圣君商汤、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统一中国北方的魏武帝曹操、神医华佗等。亳州有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其中著名的有:镶满立体透刻砖雕、木雕、遍施彩绘的花戏楼;有被专家誉为“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地下古长城”古运兵道;有纪念华佗的华祖庵;有占地10平方公里的曹氏古墓群等。亳州自古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出产中药材171科410种,特别是白芍质优量大,与亳产菊花同为安徽四大名药品种。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寿县古称寿春,位于淮河之滨,早在战国末期,楚考烈王迁都于此。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又在此立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的安丰塘,古名芍坡,位于寿县南30公里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可灌溉农田百万亩。寿县古城墙高10米,厚7米,顶宽6.6米,周长7000多米,历尽千年,保存完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城墙之一。
历史文化名城安庆
千年古城安徽省安庆市以其珍贵的历史遗存、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久远的文化传承,2005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筑城于南宋、有“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之称的古城安庆,自古商贾云集、兵家必争、文化兴盛,特别是在我国近代史上,安庆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陈独秀、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巨匠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均出生于此。安庆市内至今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58处。山、江、城、湖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环境。
历史文化名城绩溪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置县已1200多年的绩溪,历史悠久,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此积淀深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古道、古桥随处可见,胡氏宗祠、胡适故居、胡宗宪尚书府堪称徽文化遗存中的精品。绩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又以徽墨之乡、徽菜之乡、蚕桑之乡和徽商故里而闻名于世。文化气氛浓厚的绩溪,胜景遍地,古迹众多,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是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生态省建设示范县。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内,全长832米,沿新安江北侧蜿蜒伸展。老街始建于南宋,马头檐,小青瓦,白粉墙,楼阁玲珑,青石铺路,充分体现了南宋和明清时代徽派建筑风格。街两旁传统老字号店铺林立,市井古风犹存,被称为“现代的宋城”。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棠樾村。7座明清牌坊一字排列,矗立在入村甬道上。自西至东依次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坊、鲍逢昌坊、鲍家贤坊。规模宏大,雕琢精细优美,造型古朴典雅。这7座石坊,旌表了忠孝节义的人物。它们各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却又表现了共同的徽派石雕风格。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位于歙县城内,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四面八柱,“口”字形,俗称“八脚牌楼”。为明代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所建造,亦称“大学士牌坊”。石坊仿木构造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用青色茶园石料,仿木结构图案雕饰类似徽州民间建筑彩绘,古朴豪放,工致细腻,给人以雅淡明快、齐整柔和的感受。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公园内,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家祠。包拯(公元999—1062年),合肥人,一生清廉刚正,执法严峻,受到历代人民的传颂。祠内现存有清刻包公石像、包氏家谱、包氏家训、包公墨迹等珍贵文物。其中包氏家训写道:“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公墓与包公祠遥遥相对,安葬着包拯遗骨。墓园内外树木成荫,建筑古朴庄重,环境肃穆幽静,与附近的包公祠等共同组成了包公文化园区。
凤阳明皇陵
凤阳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西南,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合葬墓。明洪武二年(1369)动工,洪武十六年竣工。皇陵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建筑群,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城内有正殿、金门、皇堂桥、下马碑、石人、石兽等建筑,仅供祭陵官吏住歇房屋就达数百间。明末毁于农民起义军的兵火,仅存32对石雕群像、无字碑和《大明皇陵之碑》,虽残缺断裂,仍巍然屹立。32对石雕群像粗犷有神,充分体现了明初石工的精湛技艺。皇陵碑高7米,宽2米,为现存帝陵之首。皇陵碑文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撰,记其身世经历,富有感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滁州市琅琊山森林公园内。北宋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贬为滁州太守,常游琅琊,开化禅寺住持僧智仙在酿泉旁筑亭供其休息,因其自号“醉翁”,故名。欧阳修亲撰《醉翁亭记》,琅琊山自此名扬天下。明代又增建听泉亭、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宝宋斋、冯公祠等。醉翁亭景区依山傍水,曲径通幽,林壑尤美,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
采石太白楼
采石太白楼,又名青莲祠、谪仙楼,座落在马鞍山市采石公园内的翠螺山麓。唐代大诗人李白几度来此漫游,留下不朽诗篇。为纪念李白,明正统五年(1440)广济寺僧修惠在采石矶营建谪仙楼。康熙元年(1662)重建,改名“太白楼”。光绪三年(1877)由湘军水师主将彭玉麟投资再建。太白楼依山而建,面对长江,木石结构,楼阁式。共三层,一层为思咏厅,二层为李白纪念堂,三层为风月楼。
亳州花戏楼
亳州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火神庙街大关帝庙内。花戏楼,又名歌台,是专供演戏的地方。因戏楼遍布戏文,彩绘鲜丽,俗称花戏楼。它既是独立建筑,又是大关帝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地约1000平方米。三层牌坊式仿木结构,水磨砖砌成,上布精美的立体通透雕刻,雕有人物、车马、城池、山林、花卉、禽兽,其中有6部内容完整的戏文,另有70余种故事、图案、花纹。它的彩绘、雕刻堪称清朝强盛时代的代表作。
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位于黄山市屯溪东郊,为古徽州的石窟遗址。现已发现30余处石窟遗迹。石窟内众多的巨石和石雕,似禽似兽,如亭如榭,栩栩如生,浑如天然,“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鲜明、国内罕见,堪称中华一绝”。至于石窟群何时形成,如何开采,怎样运输,数百万方的石料用于何处等成为不解之谜。石窟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研究及观赏价值,被誉为一座古徽州石文化历史博物院。
大禹治水与涂山之会
据《史记》记载,大禹一生治理了九条河,其中四条属黄河水系,第五条就是淮河。当年江淮之间“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淮河。为了发动诸侯都来治水,“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会稽之山”即涂山,在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淮河东岸。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在治水时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在治水之后禹的统治中心逐渐东移,禹到涂山与东夷族会合,扩大夏的疆域,夏王朝就此在涂山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涂山则是中国奴隶主占有制王朝的第一个首都。
垓下古战场与虞姬墓
垓下在灵璧东南(现蚌埠市固镇县)阴陵山之南。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率诸侯兵30万追击西楚霸王项羽,将项羽围困垓下。刘邦采纳张良的计策,命汉军在军营四面唱起楚歌。项羽疑心汉军已尽得楚地,遂与爱妾虞姬对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起而和唱“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
后人在灵璧县东南修建虞姬墓,墓前有一石碑,横额“巾帼千秋”,两旁刻“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整个墓地占地近4000平方米。
凌家滩玉器
凌家滩聚落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自然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距今约5300年。1987年以来,五次考古发掘2200平方米,发现墓葬66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1300多件。
凌家滩墓葬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堪称重大发现,表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玉器文明。其中刻有原始八卦图的长方形玉片和玉龟同时出土,印证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有关八卦的信息;腹部刻有圆圈纹和八角星纹的玉鹰,它们最能体现先民的原始宗教思想。玉龙造型完美,刀法简练,栩栩如生,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条玉龙。玉人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最早最完美的原始人整体形象。凌家滩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反映的文化特征和性质,证明安徽巢湖流域也是中国文明发源地之一。
商周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和人们社会地位的物质标志。安徽受商周文化影响较大,境内出土大量青铜器。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以丰富的内涵、多采的文化、精湛的工艺及鲜明的特色而闻名全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商代的兽面纹尊、西周的凤纹卣、春秋战国时间的兽首鼎、蔡侯方壶、吴王光鉴、龙虎纹鼓座等,它们分别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时空跨越千余年。
尉迟寺遗址
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城东北20余公里许疃镇毕集村境内,此处因过去建有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寺而得名。目前已经发掘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发掘出大汶口文化墓葬242座、灰坑46个,成排或成组的大型红烧土排房12排(组)共55间,出土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各类文物1万多件。据考证,该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遗址,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建筑艺术,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个突破。
六安双墩汉墓
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的双墩村,墓主为第一代六安王刘庆。该墓葬形制等级高。墓的椁室为“黄肠题凑”结构,属于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出土的文物做工精湛,造型华美,主要有铜器、玉器、漆器、木器等。这些出土的珍贵文物,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工艺美术、葬俗、葬制、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来源:安徽省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