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方案推进气象现代化 引导社会趋利避害

24.11.2014  12:16

  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极端性、突发性气象灾害增多。我省出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

    “村里明天啥天气也能预报”

    ——创新防灾减灾手段,引导社会趋利避害

  皖南奇峰林立,景色宜人,却也多发气象灾害。

  去年6月27日,池州市突发暴雨。深夜,一条暴雨红色预警短信发到东至县香隅镇中畈村干部手机上。接到预警后,村支书迅速赶到该村王贵州家,将其独自在家的母亲撤出。 5分钟后房屋后墙倒塌。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气象建设的主要任务。 ”省气象局局长于波介绍。我省气候复杂多变,去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7.4亿元。如何引导社会趋利避害,考验预报能力。

  经过合肥市西一环,会看到一个被高高举起的“圆球”——我国第一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对冰雹、龙卷风等具有高超的探测能力。”省气象台台长王东勇介绍。如今,它与全省另外7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共同编织覆盖全省的“天罗”,对江淮长空实施监测。

  科技支撑下,我省天气预报水平明显提高,气象预报时空分辨率达到1小时和3公里。 “这意味着可以以乡镇甚至以村为单位预报。 ”王东勇解释。去年,我省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6.5%,居全国前列。

  让预警第一时间送达,我省已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动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快速发布机制,去年累计发布预警信号537条,决策服务预警信息4473万人次。

  防灾更要减灾。去年夏季大旱,气象部门在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7个村普降甘霖。 “十一五”以来,每年气象部门都要多次实施人工干预天气,仅去年就累计增水7亿多吨。

  即便如此,不少人仍会感觉天气预报不太准。一方面,经济越发展人们对气象服务需求质量越高。另一方面,气象灾害极端性、突发性越来越明显,对预测精细化水平提出新要求。

  为此,省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力求精准,短期预报准确率达88%以上,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准确率达8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3年,我省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特别是加密布设城市、中小河流、边远山区、气象灾害易发区域自动观测站点。

  极端和突发天气预报,有赖于新技术应用。“气象部门会加快研究定量降水估测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提高台风、暴雨以及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 ”于波说,灾害面前人们将有更多预防时间。

  “探索确立纳入干部绩效考核的环境气象指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专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

  11月6日,一封感谢信送抵省气象局。“有了气象部门在测风塔选址、风能资源评估等方面支持,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发信的远景能源公司负责人表示。如今,远景能源已投产的风电项目,每年可创造产值1.22亿元。

  “安徽产业基础好,经济发展快,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强调。

  高速公路受天气影响大。为此,我省下大力气建设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网,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 “全省高速公路沿线建有217个气象监测站,实现15公里间距,每分钟1次的动态监测。 ”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汪腊宝介绍,去年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降低10%。

  这些都表明,气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专家强调,进一步推进气象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转型发展。

  在黄山明天能看到佛光吗?云海出现概率有多大?如今这些已成为黄山旅游服务的一部分。按规划,未来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旅游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山岳型景区云海、雾凇等气象景观预报技术研究,并逐步向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等推广。

  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发展。气象部门将以来安县为试点,开展环境气象状况的监测评估,探索建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环境气象指标。

  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要接近6成。 “城市规模该发展到多大?能承载多少人口?需要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气象保障。 ”程向阳介绍。为此明年气象部门将启动“智慧气象”建设,加强城镇化开发建设气候承载力分析,为化解重大气候风险提供科技支撑。

  沿江综合交通气象服务示范区、巢湖湿地生态综合治理……未来三年,气象部门将逐步构建交通、旅游、环境、能源等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更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将降低3个百分点”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服务好“看天吃饭”的农业,是省情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气象服务也在拓展与深化。

  在巢湖富煌水产公司,总经理张厚群介绍,依靠气象部门建设的农业物联网,可实时掌握鱼塘水质各项定量指标,做到精准增氧、精准投喂,合理控制换水次数与水电用量,“产量增加了10%,养殖成本下降15%”。

  2011年起,省气象局依托省政府农业物联网工程,构建省级农业物联网平台。“它可以实现农业信息收集、存储、共享,实时针对农作物生长阶段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技术指导。 ”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文杰介绍。

  保险惠农同样离不开气象。国元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项保险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气象数据作为支撑。如今,我省政策性农险每年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300多亿元。

  应当看到,随着粮食单产逐年提高,必须向科技要增产空间,实现精细化耕作。省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整合重点项目,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当家人”。“未来3年,气象部门将收集1万个新型经营主体信息,根据其不同需求,由客服专员‘一对一’地提供个性化的农业气象。 ”程文杰介绍。

  围绕新增2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需求,我省还将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为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农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到明年项目建成后,粮食增收减损能力会显著增强。 ”于波介绍。比如,土壤墒情观测站将覆盖全省粮食生产县,间距由80公里缩至25公里,时间频次由2次/旬提升至1次/小时。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准确率将达到85%,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会降低3个百分点。 ”

  人工干预天气手段也将更加成熟多样,明年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将覆盖到粮食主产区乡镇。大别山水库蓄水、合肥都市圈增雨等5个省级人工影响天气基地,也将在未来3年建成,“呼风唤雨”服务农业发展。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淮南凤台何时“撤县设市”?安徽省民政厅回复网友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