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研讨新高考改革方案 学生课程表将“私人订制”
高考改革后高中教学会出现什么变化?浙江上海先行试点的高考改革给安徽带来什么样的经验?安徽的学校和老师又该如何应对?昨天,我省第三届名校校长论坛暨名师研讨会在合肥一中举行,面对最快2017年就可能到来的安徽省高考改革,来自全省的110余位校长和600余名九个学科高三老师一起“把脉”新高考。据悉,目前我省已经开始正式撰写新高考改革方案。
教学 从统一要求变为私人订制
高考改革和现在高考制度相比,在考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文理科分科。除了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外,原来的文综、理综6个科目加上技术科目,学生可以从7个科目中任意搭配选择三个科目进行学习和考试。
“如果说以前学生学习是由学校按照文理科做统一要求的,那么改革后的学习就是‘私人订制’了,每个学生都可能有一张单独的课程表。”浙江是国内此轮高考改革的先行试点省份,杭州二中作为浙江首屈一指的高中自然也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对于目前改革的感受,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认为,高考改革后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不能再等到填志愿时再考虑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而是在高中阶段就必须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然后根据自己的规划,选择搭配高中三年要学习的科目和知识。学生的兴趣不同,优势不同,选择的学科组合就不一样。同时学生的备考价值取向和行动也会发生变化,应试依然重要,但是应试将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相统一,这也是改革后高校对高中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因为学科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学生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对应程度也将更加紧密。
高招 大学招生仍看重理化成绩
高中的教学发生改变,现行的文理科式招生无法再适应新高考,那么大学招生模式必将发生变化,改为对学生的学科提出要求。如果考生想报考北大某个专业,该专业则会在招生中明确要求学生的某个学科成绩需要达到什么层次。物理类专业对物理、化学等学科可能要求较高,而人文类学院则可能对语文、历史等提高要求。这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做好未来规划的原因。
”高校在新高考试点省份地区表现出的招生新方案,也可以让我省的高中校长们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学科要求。”在昨天的研讨会上,省教育厅教科院课改办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夏建华展示的数据显示,在浙江和上海,大学提出科目成绩要求的专业中,对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有要求的有81%,对化学成绩有要求的有64%,对技术成绩有要求的占36%,生物则是32%。而对文综三个学科提出要求的比例则远远低于前4个学科。
大学专业对学科成绩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学科选择。这点从高考试点地区的高中生选课可以看出端倪,物理、化学占了学生选课的主流。“以浙大附中学生的组合科目来看,选理化生组合的学生占12.76%,选理化政组合的占8.82%,选理化地组合的占7.5%。”夏建华说。此外,在杭师大附中学生选考中,选择物理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占了将近一半。“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的校长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夏建华认为,虽然安徽的高考改革还没开始,但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化,现在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老师 可能拥有自己的专业教室
老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固定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则采取走班制选择不同的教室,不再是现在这种固定一个班级不动的模式,这种“走班”制教学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出现在我省部分高中学校。
“现在的课堂教学类似把大象猴子猫等动物放一起,教他们上树,没有兼顾学生的个性,大象再教也上不了树。”夏建华以一个漫画比喻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欠缺,而新高考下的高中教学将会更加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老师可能就有一个专业教室,老师保持不动,学生在不同班级之间跑班上课。”走班制教学对老师的挑战很大,今后老师发展的方向就是力求更加专业化,同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既要有统一规范还要有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包容不同的学生。
学校 评价标准将发生较大变化
高考改革除了取消文理分科之外,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学业水平测试的改革,与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不同,改革后的学业测试将在高考和录取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未来的这种变革也将改变传统观念里对高中学校评价的标准。
“今后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不再看学校一本达线率多少、考了多少个北大清华,而是看高中的学业水平情况。”夏建华认为,这在某些方面来说释放了高中学校的压力,学校可以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打造一些品牌和精品课程。 本报记者 张晓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