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前辈遗作《项有彬文集》在黄山书市首发
2019年8月2日,正值最炎热的酷暑,第十四届黄山书会在 合肥 滨湖会展中心举行。虽骄阳似火,却挡不住爱书者从四面八方奔赴这满厅书香的盛会。
一大早,主展馆已星棋布罗,各大出版社已将书籍浩浩荡荡整齐置于展柜。在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展柜前,一部四卷本的 新闻 界前辈的文集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厚厚的四卷本《项有彬文集》的作者项有彬先生的几位子女,今天也特地来到黄山书会的开幕式,这也是《项有彬文集》的正式发布。
提到项有彬先生,或许不少爱读报纸的老合肥人有较深的记忆。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记者,记者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曾在《安徽日报》任编辑、记者,是安徽省著名的老报人、作家。离休后创办并主办《 旅游 生活 》杂志。笔耕六十多年,除留下六十多万字的新闻报道外,还出版了《似水年华》《澳洲行》《九华山》《天柱山》《庐州胜貌》《美哉淮河》等书,以及《旅游概论》《风光地理》等教材。
他也是安徽旅游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退休后,创办了安徽省旅游学会,像最早的“合肥十景”也是由项有彬先生提出的。
项有彬先生的母亲龚维蓉便出自合肥四大名望家族之首的龚家, 是著名的妇外科专家,一生治病救人,善行无数,1952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她为第一届安徽省政府委员。特殊的家庭背景,战乱动荡的成长环境,让项有彬先生的一生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项有彬先生70岁的时候,他告诉子女,“我的一生应该要有一个总结。我这一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取得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我就用我这个七十年的人生和我工作的历程,我把我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算是对今后历史的一个补充。”
项有彬先生
于是,项有彬先生先后整理了六十年来自己的新闻报道精选,及走访五湖四海的遐思,又在70岁高龄,花两年时间在澳洲完成了自传体专著《似水年华》的撰写,从而凝聚了毕生的心血结晶,制作完工了自己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标本。
《项有彬文集》共分《历史的见证》、《似水年华》、《旅游行与思》、《走遍安徽》四卷。其中,《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安徽在新中国成立后曲折的发展历程;《似水年华》讲述了作者家族四代人从单枪匹马的新闻记者到后辈远赴澳洲组建传媒集团的故事;《旅游行与思》与《走遍安徽》记录了作者游历五湖四海的采访经历,完成了安徽旅游学的早期实践。该文集收录的文章文风朴实、思想厚重,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成长史,呈现了一个家庭的发展史,更留住了安徽人文历史的精彩印记,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项有彬先生的长女项贤东告诉记者,这本文集的出版可算是圆了父亲的心愿。因书中多涉及地方的文化历史概貌,也可算是后代为家乡所作的一些贡献。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要记住乡愁”,不仅要对乡愁铭记,还要宣传好家乡,讲好家乡故事。
这套书中大约有160万字是关于新闻采访、文史文章以及对于旅游学创办的思考,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刘哲认为,这些文字对安徽的旅游发展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它不仅是项有彬先生个人历史发展的一个轨迹,实际上也间接反映了安徽旅游事业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过程。
范贤慧是项有彬先生的忠实读者,据她回忆,当她还是个学生时,就开始读项有彬先生的文章,当时项有彬先生是安徽日报社的一名记者,非常热爱写作。这次听说先生的书要在黄山书会上首发,她激动了好几天,一大早便起床,八点多已抵达展馆。范贤慧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阅读先生文章中对老合肥名胜古迹、名宿名点的讲述,这次将先生文集买回家,除了满足自己阅读,也准备将这本书留给自己六岁的孙子,让他长大后通过对它的阅读,能更好得了解自己的家乡合肥。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四卷书的引言,是由项有彬先生的五个子女每人撰写了一篇,这种子为父序、女为父序,子女们文笔又各有千秋,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新颖的情感传承。
最后,引用李云胜先生在这套书的推介语里所说,“一则则消息、一篇篇文章让我们仿佛坐上了时空穿梭机,经历过的和未经历过的历史都一一呈现在面前。”作为一个合肥人,如果你们想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往,那么不妨乘上这座时光穿梭机,去看一看旧时的画面,探一探城市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