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庐剧《梁祝》今晚在安徽大剧院“揭盖头”

05.01.2018  20:03

合肥日报讯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千年而不衰,古老的庐剧传唱至今仍令戏迷“齿颊留香”。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用庐剧演绎《梁祝》,在庐剧史上留下了夺目一笔。如今,在戏曲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古典名剧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与人文内涵在当代语境中绽放出鲜活生命力?如何让古老的庐剧与当代观众结成“忘年之交”?

新版庐剧《梁祝》将于1月5日晚在安徽大剧院亮出自己的答案。

向传统致敬  向经典致敬

庐剧之于合肥,就像莎士比亚之于英国、好莱坞电影之于美国,是合肥最具记忆、最有积淀的文化符号。如何用好这一文化符号?如何振兴这一地方戏曲?文化领域的耕耘如何对得住这200年来的先辈遗泽?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

最终,创排新版庐剧《梁祝》成为致敬传统的重要形式。

新版庐剧《梁祝》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市倾力打造的首部庐剧大戏。这是我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文化合肥”、提升合肥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该剧艺术总监李龙斌说,新版庐剧《梁祝》较好地体现了“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整旧如新,新旧难分”的艺术特点。古今交响,才能凝魂聚气,才能赢得新时代观众的心,才能让庐剧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新版庐剧《梁祝》进行了诸多创新,其中一大创新是把中路庐剧和西路庐剧的优美唱腔吸收进来,融会贯通,对传统和现代的声腔曲调继承发展形成整合。“这是庐剧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突破,也奠定了新版庐剧《梁祝》的未来走向。”李龙斌说道。

“戏曲工作者要坚守地方戏的地方烙印,因为这是地方戏的根和魂,同时,也要将地方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让地方戏不仅流传于一时一地,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跨越时空,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该剧导演钱涛表示。

首演有悬念  两组演员谁上

新版庐剧《梁祝》有两组“梁山伯”“祝英台”同时排练,这两组演员分别是:孙绳骥、唐红;周珊、郁柳。他们中最终将只有一组登上今晚安徽大剧院的舞台。

孙绳骥,庐剧表演艺术家孙邦栋的徒弟。孙邦栋是1952年版庐剧《梁祝》梁山伯的扮演者,至今仍拥有众多粉丝。孙绳骥尽得师父真传。十几年前,他曾经在师父的指导下,演过一次梁山伯。

孙绳骥说谁来演首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戏既能让资深戏迷找回曾经的记忆,又让年轻的观众觉得好看,让庐剧能重新热起来。

唐红和孙绳骥是安徽省艺校庐剧班的同学。同窗演“同窗”让唐红觉得缘分十分奇妙。两人在演对手戏时,默契而自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毕业后,唐红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但庐剧一直是她难以割舍的情结,她一度想自己出资把庐剧《梁祝》给排出来。这次饰演祝英台正圆了她多年的梦想。

另一组演员中的周珊,出身艺术世家,虽然戏曲功底深厚扎实,但他仍为新版庐剧《梁祝》做足了功课。每天临睡前,周珊会把新版庐剧《梁祝》的唱腔从头到尾唱一遍。咬字方面,他请来庐剧院老一辈的老师拿着剧本一句一句念给他听,他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直到自己满意。他说,要对得起这部戏,对得起这个角色。

郁柳说自己遇到这部戏、遇到“祝英台”很幸运,这是一部让她快速成长的大戏。在上半场演出中,她要表现出男性潇洒的一面,下半场中又要表现小女子细腻的一面,这对郁柳来说,难度不小,因为她不想让观众看出演的痕迹,她希望观众看到舞台上的她,会觉得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祝英台”。·本报记者  方偲·

原标题:新版庐剧《梁祝》今晚在肥“揭盖头” 责任编辑:许大鹏 文章关键词: 新版庐剧《梁祝》 新版庐剧《梁祝》今晚亮相 安徽大剧院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